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漯河市沙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
摘要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1.4.1 文献参阅和资料收集 | 第9页 |
1.4.2 案例分析 | 第9页 |
1.4.3 实地考察 | 第9页 |
1.4.4 软件绘图 | 第9-10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8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2.1.1 城市公园 | 第10页 |
2.1.2 中国传统园林 | 第10页 |
2.1.3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 | 第10-11页 |
2.2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 | 第11-14页 |
2.2.1 主景手法 | 第11-12页 |
2.2.2 借景手法 | 第12-13页 |
2.2.3 对景与点景 | 第13页 |
2.2.4 分景手法 | 第13页 |
2.2.5 层析手法 | 第13-14页 |
2.2.6 添加前景 | 第14页 |
2.3 景观要素的传统造园手法 | 第14-16页 |
2.3.1 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理法 | 第14页 |
2.3.2 中国传统园林石景理法 | 第14-15页 |
2.3.3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配植手法 | 第15页 |
2.3.4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造景手法 | 第15-16页 |
2.4 传统造园文化的传承 | 第16-17页 |
2.5 前人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3 相关案例分析 | 第18-26页 |
3.1 红砖美术馆 | 第18-22页 |
3.1.1 项目概况 | 第18页 |
3.1.2 项目分析 | 第18-21页 |
3.1.3 总结及借鉴 | 第21-22页 |
3.2 留园 | 第22-24页 |
3.2.1 项目概况 | 第22页 |
3.2.2 项目分析 | 第22-24页 |
3.2.3 总结及借鉴 | 第24页 |
3.3 郑州市人民公园 | 第24-26页 |
3.3.1 项目概况 | 第24页 |
3.3.2 项目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3.3 总结及借鉴 | 第26页 |
4 漯河市沙澧公园规划设计 | 第26-90页 |
4.1 项目概况 | 第26-28页 |
4.1.1 项目背景 | 第26-27页 |
4.1.2 自然条件概况 | 第27页 |
4.1.3 漯河市地域特色 | 第27页 |
4.1.4 政策导向 | 第27-28页 |
4.2 区位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.1 场地概况 | 第28页 |
4.2.3 场地内高程分析 | 第28页 |
4.2.4 场地周边交通及用地性质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3 设计依据 | 第29页 |
4.4 设计的构思及要点 | 第29-31页 |
4.4.1 设计思路 | 第29-30页 |
4.4.2 设计原则 | 第30-31页 |
4.5 总体规划 | 第31-38页 |
4.5.1 总平面图及鸟瞰图 | 第31-33页 |
4.5.2 功能分区规划 | 第33-35页 |
4.5.3 景观节点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5.4 视域视线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5.5 空间分析 | 第38页 |
4.6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| 第38-75页 |
4.6.1 入口景观 | 第38-41页 |
4.6.2 音乐广场 | 第41-44页 |
4.6.3 休憩广场 | 第44-47页 |
4.6.4 园中园 | 第47-51页 |
4.6.5 专类园 | 第51-57页 |
4.6.6 桥堤景观 | 第57-62页 |
4.6.7 莲花台 | 第62-65页 |
4.6.8 迷人岛 | 第65-69页 |
4.6.9 娱乐广场 | 第69-73页 |
4.6.10 服务休闲广场 | 第73-75页 |
4.7 专项规划 | 第75-90页 |
4.7.1 交通规划 | 第75-78页 |
4.7.2 竖向规划及驳岸设计 | 第78-80页 |
4.7.3 种植规划 | 第80-85页 |
4.7.4 照明规划 | 第85-87页 |
4.7.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| 第87-90页 |
4.7.6 安全系统规划 | 第90页 |
5 结论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4页 |
ABSTRACT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