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橡胶砂静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础隔震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1.2 橡胶砂在工程中的应用第15-19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廉价隔震方法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橡胶砂静、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加筋土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28-32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工作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34-35页
第二章 橡胶砂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试验研究第35-6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5-36页
    2.2 试验概况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方案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试验方法第38页
    2.3 强度特性分析第38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加筋试样破坏形态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应力-应变关系试验曲线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无筋橡胶砂强度特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加筋橡胶砂强度特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加筋层数对强度特性的影响第44-48页
    2.4 模量衰减特性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邓肯-张模型拟合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模量等参数变化规律第50-54页
    2.5 归一化性状分析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归一化因子的选取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归一化方程的建立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应力-应变关系预测第59-61页
    2.6 试验现象机理分析第61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三章 橡胶砂力学行为的离散元模拟及粒径效应研究第63-9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3-64页
    3.2 离散元方法与颗粒流程序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离散元方法的发展、历史及应用现状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颗粒流的基本理论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颗粒流接触本构关系第66页
    3.3 橡胶砂细观力学特性的颗粒流模拟第6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颗粒细观参数的标定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数值模拟结果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第75-78页
    3.4 粒径比对橡胶砂力学行为影响的颗粒流模拟第78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数值试验方案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试验结果分析第79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细观机理分析第88-94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94-96页
第四章 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循环单剪试验研究第96-13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96-97页
    4.2 橡胶砂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概述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动应力-动应变关系的特点及描述方法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参数的确定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橡胶砂动力特性试验介绍第100-101页
    4.3 土工格栅加筋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方案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土工格栅加筋对滞回曲线的影响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骨架曲线对比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土工格栅加筋对dG~a?和D~a?曲线的影响第107-110页
    4.4 橡胶颗粒粒径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第110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试验方案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粒径对滞回曲线的影响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粒径对G_d~γ_α和G_d/D_(d,max)~γ_α曲线的影响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粒径对D~γ_α曲线的影响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与已有文献对比分析第118-120页
    4.5 掺橡胶粉对砂土动力特性参数的影响(P-RSM)第12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试验方案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动剪模量试验结果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阻尼比试验结果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P-RSM与已有文献中RSM动力特性对比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动力特性曲线拟合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P-RSM动剪模量和阻尼比随橡胶含量的变化第128-13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31-134页
第五章 橡胶砂与结构接触界面的性能研究第134-15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34页
    5.2 试验介绍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接触面粗糙度测定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试验装置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试验参数第136-137页
    5.3 橡胶砂-结构接触面特性单向剪切试验研究第137-1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试验的定性分析结果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试验的定量分析结果第141-145页
    5.4 橡胶砂-结构接触面特性循环剪切试验研究第145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接触面粗糙度的影响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法向压力的影响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与单向剪切结果比较第148-14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49-151页
第六章 橡胶砂作为基础隔震垫层时的动力响应第151-172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51-152页
    6.2 试验概况第152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试验材料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试验装置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质量块与拾振器第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激励方式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试验方案第155-156页
    6.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56-1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橡胶砂隔震垫层的动力响应第156-1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土工格栅加筋橡胶砂隔震垫层的动力响应第164-1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隔震特性对比分析第169-17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71-172页
第七章 一种加筋橡胶砂复合垫层的隔震性能研究第172-193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72-173页
    7.2 试验方案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试验材料第17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垫层制作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试验工况第174-175页
    7.3 试验结果第175-17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加速度时程第175-17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减震效果第177-178页
    7.4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有关隔震设计的探讨第178-19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建筑抗震规范关于隔震的计算方法第178-18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最新抗震规范与隔震标准(意见稿)的对比第183-18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现有简易隔震研究主要方法的对比第186-189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本文研究的隔震方法的推广应用第189-191页
    7.5 本章小结第191-193页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93-200页
    8.1 总结第193-197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197-200页
参考文献第200-21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213-216页
致谢第216页

论文共2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借景在驻马店金顶植物公园水景空间的设计应用
下一篇:体验理念下的河南中牟现代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