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肇事之逃逸行为探析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10-15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四、论文结构 | 第12页 |
五、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六、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交通肇事逃逸基本问题解读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交通肇事逃逸立法介绍 | 第15-17页 |
一、域外立法模式介绍 | 第15-16页 |
二、我国立法模式介绍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“逃逸”的定义 | 第17-20页 |
一、“逃避法律追究说” | 第18-19页 |
二、“逃避救助义务说”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交通肇事中“逃逸”行为的当罚性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的具体问题分析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逃逸行为的认定 | 第21-24页 |
一、现场的确认 | 第21页 |
二、离开事故现场之情形 | 第21-23页 |
三、留在事故现场之情形 | 第23页 |
四、其他特殊情形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“逃逸”与交通肇事之关系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逃逸行为的自首问题 | 第26-30页 |
一、理论界的不同观点 | 第26-28页 |
二、自首的具体认定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思考 | 第30-43页 |
第一节 当前我国立法领域存在的缺陷 | 第30-33页 |
一、司法解释与刑法规定的不协调 | 第30-31页 |
二、悖于共同犯罪理论 | 第31页 |
三、违反因果关系理论 | 第31-32页 |
四、与情节加重犯理论冲突 | 第32-33页 |
五、背离罪刑相适应原则 | 第33页 |
第二节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单独入罪的合理性分析 | 第33-38页 |
一、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必要性 | 第34-37页 |
二、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可行性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罪下具体的罪刑构想 | 第38-43页 |
一、交通肇事逃逸罪的罪行设想 | 第39-42页 |
二、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刑罚思考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