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保险论文--中国保险业论文--各种类型保险论文

陕西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效果评估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述评第22-2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图第25页
    1.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创新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不足之处第27-28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28-38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风险社会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平正义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福利经济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相关概念界定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重大疾病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大病保障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病保险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其他相关变量界定与测算第34-38页
第三章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评价指标的建立第38-48页
    3.1 评价视角选择与评价对象确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评价视角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评价对象第38-39页
    3.2 指标设计的原则与流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指标设计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指标设计流程第39-40页
    3.3 指标的遴选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公平性评价指标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效率性评价指标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专家咨询与指标修正第43-46页
    3.4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评价指标的确定第46-48页
第四章 陕西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发展情况第48-59页
    4.1 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历程简述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前期探索阶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点扩展阶段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全面实施阶段第50页
    4.2 陕西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简述第50-51页
    4.3 陕西省试点地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设计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西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汉中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宝鸡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延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第57-59页
第五章 陕西省试点地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效果评估第59-79页
    5.1 西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效果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公平性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效率性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可持续性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总评与结论第64页
    5.2 汉中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效果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公平性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效率性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可持续性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总评与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5.3 宝鸡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效果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公平性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效率性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可持续分析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总评与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 5.4 延安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效果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公平性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效率性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可持续性分析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总评与结论第77-79页
第六章 陕西省试点地区大病保险的比较分析第79-86页
    6.1 公平性的比较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大病保险起点公平的比较分析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大病保险过程公平的比较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大病保险结果公平的比较分析第81页
    6.2 效率性的比较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大病保险经济效率的比较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大病保险制度效率的比较分析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大病保险管理效率的比较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6.3 可持续性的比较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大病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比较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大病保险平台建设可持续性的比较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大病保险政策设计可持续的比较分析第85-86页
第七章 陕西省试点地区大病保险的成效经验及不足第86-91页
    7.1 主要的成效第86页
    7.2 具体的经验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采用准入法与排除相结合的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判定方法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采用费用与病种相结合的重大疾病的判定标准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是否达到政策目标不是评价大病保险经济效率的唯一因素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在筹资渠道单一的前提下追求基金收支平衡没有意义第87-88页
    7.3 存在的不足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大病保险高额医疗费用标准(起付线)设置不合理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大病保险城乡统筹在提高制度公平性上的效果不明显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大病保险管理费用计提途径不合理,缺乏激励机制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大病保险筹资渠道单一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部分地区尚未实现基本医保城乡统筹,致使大病保险信息化水平滞后第90-91页
第八章 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对策与建议第91-94页
    8.1 严格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确定高额医疗费用标准第91页
    8.2 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,补偿政策中适当体现最少受惠者原则第91-92页
    8.3 由政府承担大病保险经办费用,计提环节实现激励与约束相容第92页
    8.4 实现大病保险筹资渠道多元化,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第92-93页
    8.5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,完善医疗信息共享机制第93-94页
结论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融科技发展动力指数研究
下一篇:内蒙古信用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