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1.2 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朗伯表面三维重建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1.2.1 基于表面反射模型的方法 | 第9-10页 |
1.2.2 基于数学统计的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 航天密封圈缺陷检测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 | 第12-14页 |
2 密封圈视觉成像理论 | 第14-26页 |
2.1 光度学基础知识 | 第14-19页 |
2.2 基于光度立体视觉的物体表面法向量计算 | 第19-22页 |
2.2.1 三光源下的物体表面法向量计算 | 第20-21页 |
2.2.2 多光源下的物体表面法向量计算 | 第21-22页 |
2.3 基于表面法向量的三维重建 | 第22-24页 |
2.4 非朗伯表面密封圈在视觉成像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非朗伯表面法向量计算 | 第26-39页 |
3.1 基于Phong光照模型的表面法向求解 | 第26-29页 |
3.1.1 Phong光照模型 | 第26-28页 |
3.1.2 基于Phong光照模型的法向量求解 | 第28-29页 |
3.2 通过改进的投票算法计算表面法向量 | 第29-38页 |
3.2.1 光度立体成像系统 | 第29页 |
3.2.2 算法推导 | 第29-31页 |
3.2.3 算法流程 | 第31-32页 |
3.2.4 反射强度与光源方位角实验 | 第32-36页 |
3.2.5 算法速度优化 | 第36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基于机器视觉的密封圈三维重建仿真研究 | 第39-70页 |
4.1 带缺陷朗伯表面密封圈三维重建仿真研究 | 第39-54页 |
4.1.1 密封圈三维重建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1.2 各像素点所对应的正弦曲线与离散像素值关系 | 第43-52页 |
4.1.3 缺陷截面高度值评价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2 带缺陷非朗伯表面密封圈三维重建仿真研究 | 第54-68页 |
4.2.1 通过光度立体视觉计算法向量的实验结果 | 第56-59页 |
4.2.2 各像素点所对应的正弦曲线与离散像素值关系 | 第59-64页 |
4.2.3 仿真对比分析 | 第64-6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密封圈缺陷检测实验研究 | 第70-83页 |
5.1 图像采集系统总体介绍 | 第70-72页 |
5.2 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72-82页 |
5.2.1 算法流程 | 第72页 |
5.2.2 各像素点所对应的正弦曲线与离散像素值的关系 | 第72-79页 |
5.2.3 密封圈三维重建与缺陷检测 | 第79-8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6.1 总结 | 第83页 |
6.2 展望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
附录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