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控制权 | 第12页 |
1.2.2 股权资本 | 第12-14页 |
1.2.3 社会资本 | 第14-18页 |
1.2.4 研究综述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3页 |
2.1.1 控制权 | 第22页 |
2.1.2 股权资本 | 第22页 |
2.1.3 社会资本 | 第22-23页 |
2.2 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3页 |
2.2.2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契约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4 资源依赖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1 基本现状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 股权资本现状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 社会资本现状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控制权争夺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1-52页 |
4.1 备选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| 第31-36页 |
4.1.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| 第31-32页 |
4.1.2 备选投入指标选取 | 第32-34页 |
4.1.3 备选产出指标选取 | 第34-36页 |
4.2 基于AHP模型的双重资本投入产出指标筛选 | 第36-38页 |
4.2.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| 第36-37页 |
4.2.2 矩阵构造与一致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4.2.3 选取结果 | 第38页 |
4.3 基于DEA模型的双重资本对控制权影响的效率有效性评价 | 第38-43页 |
4.3.1 样本公司统计 | 第38-39页 |
4.3.2 DEA模型构建 | 第39-40页 |
4.3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4 基于AHP-DEA模型的双重资本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 | 第43-50页 |
4.4.1 构建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AHP判断矩阵 | 第43-45页 |
4.4.2 计算结果及排序 | 第45-48页 |
4.4.3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5章 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控制权争夺影响的案例研究 | 第52-61页 |
5.1 公司概况 | 第52页 |
5.2 事件介绍 | 第52-53页 |
5.3 双重资本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过程分析 | 第53-58页 |
5.3.1 股权资本制衡过程 | 第53-56页 |
5.3.2 社会资本制衡过程 | 第56-57页 |
5.3.3 双重资本制衡机理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4 双重资本对控制权争夺影响的启示 | 第58-60页 |
5.4.1 明确自身职责定位,回归企业股东的出资人位置 | 第59页 |
5.4.2 发挥大股东权益优势,维护自身股权资本稳定 | 第59-60页 |
5.4.3 正视社会资本问题,建立自身社会资本网络 | 第6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1-62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2.1 研究不足 | 第62页 |
6.2.2 研究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