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具有光动力性能的阳离子纳米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30页
    1.1 癌症治疗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多模式治疗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多功能成像诊疗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纳米粒子递送平台第18-20页
    1.2 基因治疗(GT)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因治疗简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基因递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自组装超分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第23-24页
    1.3 光动力治疗(PDT)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光动力疗法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光敏剂的进展与选择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光化学内化(PCI)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光动力治疗的进展第27-28页
    1.5 课题意义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以多巴胺为骨架构建的具有光动力能力的纳米基因载体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基于主客体自组装构建的具有光响应的基因载体第29-30页
第二章 以多巴胺为骨架构建的具有光动力能力的纳米基因载体第30-58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B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DA/RB (PRB)的制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阳离子聚合物PGED的制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PRB-PGED(PRP)的制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表征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单线态氧检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PRP络合pDNA能力的表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体外细胞毒性的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体外细胞转染的检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细胞内吞以及细胞内单线态氧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2 体内和体外的联合治疗实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3 显著性差异分析第3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7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RP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单线态氧的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RP络合pDNA的能力表征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细胞内毒性的检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细胞内转染的检测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细胞内的荧光成像和PDT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光动力/基因联合治疗第52-5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5-58页
第三章 基于主客体自组装构建的具有光响应的基因载体第58-7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8-59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D_2的制备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CD-OTs的制备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CD-N_3的制备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CD_2的制备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CD_2-Br的制备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CD_2-PGMA的制备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CD_2-PGEA的制备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TAPc-Fc的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组装产物CD_2-PGEA-TAPc-Fc的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对照组产品的制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.1 CD-Br的制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.2 CD-PGMA的制备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8.3 CD-PGEA的制备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聚合物的表征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聚合物/pDNA的表征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体外细胞毒性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2 体外转染以及吞噬效率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3 显著性差异分析第6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小分子产物及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阳离子聚合物/pDNA络合能力表征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阳离子聚合物/pDNA体外毒性转染测试第71-7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8页
致谢第88-90页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-92页
导师及作者简介第92-93页
附件第93-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术后辅助化疗持续时间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
下一篇:长链非编码RNA TMEM75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