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相花基本特征及现代设计应用举要--以唐代敦煌石窟宝相花为例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一、引言 | 第7-10页 |
| (一)宝相花纹研究小史 | 第7-9页 |
| (二)研究的重点、难点 | 第9页 |
| (三)研究方法和路径 | 第9-10页 |
| 二、宝相花的由来 | 第10-14页 |
| (一)宝相花的命名 | 第10-12页 |
| (二)宝相花的题材 | 第12-14页 |
| (三)宝相花的形式 | 第14页 |
| 三、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形成、发展和应用 | 第14-24页 |
| (一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形成和发展 | 第16-21页 |
| 1.萌芽和形成期 | 第16-17页 |
| 2.发展和繁盛期 | 第17-19页 |
| 3.本土化衍变期 | 第19-21页 |
| (二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应用 | 第21-24页 |
| 1.建筑装饰上的宝相花纹 | 第21-23页 |
| 2.织物服饰上的宝相花纹 | 第23-24页 |
| 四、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基本类型 | 第24-40页 |
| (一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题材 | 第24-29页 |
| 1.莲花纹:主体架构 | 第24-25页 |
| 2.石榴纹:灵活穿插 | 第25-26页 |
| 3.牡丹纹:本土化特征 | 第26-27页 |
| 4.忍冬纹:立体感营造 | 第27-28页 |
| 5.云纹:浪漫化创造 | 第28-29页 |
| (二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色彩 | 第29-32页 |
| 1.补色对比 | 第30页 |
| 2.色相对比 | 第30页 |
| 3.明度对比 | 第30-31页 |
| 4.冷暖对比 | 第31页 |
| 5.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| 第31-32页 |
| (三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组合形式 | 第32-40页 |
| 1.宝相花纹的组合形式 | 第32-34页 |
| 2.宝相花纹的基本结构 | 第34-36页 |
| 3.宝相花纹的构成元素 | 第36-40页 |
| 五、敦煌石窟宝相花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| 第40-61页 |
| (一)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美学特征 | 第40-45页 |
| 1.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形式意蕴 | 第40-42页 |
| 2.敦煌石窟宝相花纹的图像内涵 | 第42-45页 |
| (二)宝相花纹在现代设计中应用范畴 | 第45-49页 |
| 1.宝相花纹的形态美应用 | 第45-47页 |
| 2.宝相花纹的意象美应用 | 第47-49页 |
| (三)宝相花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| 第49-52页 |
| 1.纹样形式的再创 | 第49-50页 |
| 2.纹样色彩的提取 | 第50-51页 |
| 3.精神意象的呈现 | 第51-52页 |
| (四)宝相花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(五)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| 第55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