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高钙废水的主要来源 | 第8-9页 |
1.1.1 造纸工业 | 第8-9页 |
1.1.2 脱盐废水 | 第9页 |
1.1.3 明胶工业 | 第9页 |
1.1.4 二次废水 | 第9页 |
1.1.5 电石渣废水 | 第9页 |
1.2 高钙废水的危害 | 第9-10页 |
1.3 高钙废水的处理方法 | 第10-13页 |
1.3.1 膜分离法 | 第10-11页 |
1.3.2 热蒸发法 | 第11页 |
1.3.3 离子交换法 | 第11-12页 |
1.3.4 生物法 | 第12页 |
1.3.5 电石渣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| 第12-13页 |
1.4 碳酸钙的应用 | 第13-16页 |
1.4.1 氧化钙前驱体 | 第13页 |
1.4.2 造纸填料 | 第13-14页 |
1.4.3 碳酸钙在涂料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4.4 药物运输 | 第15-16页 |
1.5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CO_2SM调控制备碳酸钙及氧化钙吸附CO_2的研究 | 第18-38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18-21页 |
2.1.1 仪器及药品 | 第18-19页 |
2.1.2 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19-21页 |
2.2 以氢氧化钙为钙源制备碳酸钙的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2.1 CO_2SM浓度对碳酸钙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2.2.2 水热反应温度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2.2.3 水热反应时间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2.2.4 Ca~(2+)浓度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2.2.5 碳酸钙颗粒的生长机理 | 第31-32页 |
2.2.6 碳酸钙晶体的性质 | 第32-34页 |
2.3 氧化钙晶体制备 | 第34-37页 |
2.3.1 SEM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2 XRD分析 | 第35页 |
2.3.3 N_2吸附脱附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3.4 HRTEM和SAED分析 | 第36页 |
2.3.5 氧化钙的穿透曲线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钙源对碳酸钙制备的研究 | 第38-52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38-40页 |
3.1.1 仪器及药品 | 第38-39页 |
3.1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39-40页 |
3.2 CO_2SM浓度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40-44页 |
3.3 水热温度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 水热时间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3.5 Ca~(2+)浓度对碳酸钙制备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6 碳酸钙颗粒的性质 | 第49-51页 |
3.6.1 HRTEM分析 | 第50页 |
3.6.2 TGA-DSC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6.3 N_2吸附脱附分析 | 第51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雾化法制备碳酸钙颗粒及用于纸张添加的研究 | 第52-64页 |
4.1 实验部分 | 第52-54页 |
4.1.1 仪器及药品 | 第52-53页 |
4.1.2 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53-54页 |
4.2 雾化法制备碳酸钙 | 第54-59页 |
4.2.1 氢氧化钙浓度对碳酸钙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2.2 氢氧化钙溶液温度对碳酸钙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2.3 气液流速对碳酸钙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 雾化法普遍适用性的研究 | 第59-61页 |
4.4 碳酸钙的添加对纸张白度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4-65页 |
5.1 结论 | 第64页 |
5.2 建议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附录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作者与导师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