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(地下水水文学)论文--矿床水文地质学论文

某铅锌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与地下水中锌离子运移特征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引言第13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文地质效应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矿山地下水污染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矿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第19-27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形地貌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气象与水文第21-23页
    2.2 地质概况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层岩性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质构造第25-27页
第3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7-50页
    3.1 矿区含(隔)水层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断层导水与富水性第28-30页
    3.3 矿区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岩裂隙水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碳酸盐岩岩溶水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富水性分区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矿区F_2断层导水性分析及验证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西部崩山储水构造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矿区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第37-39页
    3.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统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39-42页
    3.6 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矿区开采前天然水位情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矿区地下水水位观测数据统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3-48页
    3.7 水源地开发利用现状第48-50页
第4章 矿区地下水试验与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第50-60页
    4.1 注水试验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原理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计算公式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4.2 岩层钻孔压水试验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原理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计算公式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4.3 岩层钻孔抽水试验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原理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计算公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试验数据及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4.4 声呐法测流速、流向试验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试验原理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试验方法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研究区地下水流场与Zn~(2+)运移模拟与预测第60-76页
    5.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拟区范围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含水层结构特征及概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边界条件的概化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源汇项分析第61页
    5.2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型离散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含水层划分及水文地质参数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模型计算方法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模型识别和检验第65-69页
    5.3 地下水中Zn~(2+)运移模拟与预测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Zn~(2+)来源分析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参数的确定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溶质运移模型的识别和校验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Zn~(2+)浓度场预测结果与分析第71-76页
结论第76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四川雷波县那里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
下一篇: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信号接收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