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6页 |
1.1 前言 | 第14页 |
1.2 工业级磷酸一铵 | 第14-15页 |
1.2.1 磷酸一铵的性质与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2.2 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工艺 | 第15页 |
1.3 工业级磷酸二氢钾的性质、制备及应用 | 第15-17页 |
1.3.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与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3.2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磷酸二氢钾结晶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1.4.1 结晶的方法和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4.2 晶核的形成 | 第18页 |
1.4.3 晶体的生长 | 第18-19页 |
1.5 工业磷酸二氢钾除杂 | 第19-21页 |
1.5.1 杂质离子的危害 | 第19-20页 |
1.5.2 磷酸二氢钾中杂质离子的除杂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6 聚偏磷酸钾的性质、制备及用途 | 第21-24页 |
1.6.1 聚磷酸盐的性质 | 第21页 |
1.6.2 聚磷酸盐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1.6.3 聚偏磷酸钾的性质 | 第22页 |
1.6.4 聚偏磷酸钾的用途 | 第22-23页 |
1.6.5 聚偏磷酸钾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| 第23-24页 |
1.7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4-26页 |
1.7.1 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1.7.2 研究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实验原料、设备及分析方法 | 第26-36页 |
2.1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6页 |
2.1.2 实验主要试剂 | 第26-27页 |
2.1.3 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7-28页 |
2.2 实验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2.1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实验原理 | 第28页 |
2.2.2 磷酸二氢钾的除杂工艺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2.3 磷酸二氢钾的脱水聚合原理 | 第29页 |
2.3 实验装置、流程及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3.1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实验装置、流程及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3.2 磷酸二氢钾脱砷反应装置原理及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3.3 工业级磷酸二氢钾制备食品级聚偏磷酸钾工艺流程及方法 | 第32页 |
2.4 实验分析与表征 | 第32-36页 |
2.4.1 化学分析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4.2 黏度、粒度和热重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4.3 表征分析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工艺研究 | 第36-58页 |
3.1 结晶过程及工艺条件对磷酸二氢钾收率的影响 | 第36-44页 |
3.1.1 反应结晶与冷却结晶对过程影响 | 第36-38页 |
3.1.2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1.3 搅拌转速对收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1.4 原料浓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1.5 加料速率对磷酸二氢钾收率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1.6 浓缩密度对磷酸二氢钾收率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2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粒度及形貌影响分析 | 第44-53页 |
3.2.1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粒度的影响分析 | 第44-51页 |
3.2.2 工业级磷酸一铵制备磷酸二氢钾晶体形貌分析 | 第51-53页 |
3.3 最佳工艺的确定 | 第53-55页 |
3.3.1 最佳工艺条件 | 第53-54页 |
3.3.2 最佳条件下的重复实验 | 第54页 |
3.3.3 产品质量指标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8页 |
第4章 磷酸二氢钾的除杂工艺 | 第58-72页 |
4.1 磷酸二氢钾脱氟工艺 | 第58-61页 |
4.1.1 反应时间对磷酸二氢钾脱氟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1.2 反应温度对磷酸二氢钾脱氟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1.3 磷酸用量对磷酸二氢钾脱氟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4.2 磷酸二氢钾脱硫工艺 | 第61-64页 |
4.2.1 脱硫剂用量对磷酸二氢钾脱硫酸根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2.2 反应温度对磷酸二氢钾脱硫酸根影响 | 第63页 |
4.2.3 反应时间对磷酸二氢钾脱硫酸根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3 磷酸二氢钾除砷工艺 | 第64-69页 |
4.3.1 磷酸二氢钾热重与热差分析 | 第64-66页 |
4.3.2 氢卤酸用量对微量除砷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3.3 转速对微量除砷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3.4 反应时间对微量除砷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第5章 食品级聚偏磷酸钾的制备 | 第72-88页 |
5.1 聚偏磷酸钾的合成工艺研究 | 第72-81页 |
5.1.1 反应时间对聚偏磷酸钾性质的影响 | 第72-75页 |
5.1.2 升温速率对聚偏磷酸钾性质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5.1.3 反应温度对聚偏磷酸钾性质的影响 | 第76-80页 |
5.1.4 正交实验设计与讨论 | 第80-81页 |
5.2 产品表征与分析 | 第81-85页 |
5.2.1 实验样品与商业样品XRD分析 | 第82页 |
5.2.2 实验样品与商业样品IR分析 | 第82-84页 |
5.2.3 实验样品与商业样品Raman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3 聚偏磷酸钾的改性研究 | 第85-87页 |
5.3.1 改性样品回收率的变化 | 第85-86页 |
5.3.2 反应温度对改性聚偏磷酸钾黏度影响 | 第86-8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8-90页 |
6.1 结论 | 第88-89页 |
6.2 建议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