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|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三、研究动向探寻 | 第14-15页 |
|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第一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内涵厘清 | 第17-21页 |
| 第一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| 一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| 第17页 |
| 二、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特征 | 第18-21页 |
| 一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| 二、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现状分析 | 第21-36页 |
| 第一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样本概况 | 第21-24页 |
| 第二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现状呈现 | 第24-29页 |
| 一、利益表达主体以弱势群体居多 | 第24-25页 |
| 二、利益表达渠道主要是地缘性组织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利益表达内容主要是经济利益诉求 | 第26-28页 |
| 四、有些利益表达客体消极应对利益表达 | 第28-29页 |
| 第三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成因探究 | 第29-32页 |
| 一、主体化利益表达意识相对缺乏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有效性较低 | 第30-31页 |
| 三、政府职能不到位问题尚存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影响探析 | 第32-36页 |
| 一、歪曲个体的维权理念 | 第32-33页 |
| 二、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 | 第33-34页 |
| 三、破坏良好的民族关系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应对措施 | 第36-48页 |
| 第一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治理资源 | 第36-41页 |
| 一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理论资源 | 第36-38页 |
| (一)国外理论资源 | 第36页 |
| (二)国内理论资源 | 第36-38页 |
| 二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治理实践 | 第38-41页 |
| (一)国外治理实践 | 第38-39页 |
| (二)国内治理实践 | 第39-41页 |
| 第二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应对措施 | 第41-48页 |
| 一、培育合格的主体 | 第41-44页 |
| (一)培育主体化的表达意识 | 第41-42页 |
| (二)培育规范化的表达行为 | 第42-43页 |
| (三)提高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| 第43-44页 |
| 二、拓宽制度化渠道 | 第44-45页 |
| (一)完善已有渠道的制度 | 第44-45页 |
| (二)加强新兴的渠道建设 | 第45页 |
| 三、建设服务型政府 | 第45-48页 |
| (一)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 | 第46页 |
| (二)建立完备的治理体系 | 第46-47页 |
| (三)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| 附录1 | 第53-58页 |
| 附录2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