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引言 | 第8-13页 |
| 一、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| 二、研究动态 | 第9-12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聚合视频APP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的基本问题 | 第13-20页 |
| 第一节 聚合视频APP技术分析 | 第13-16页 |
| 第二节 认定聚合视频APP聚合行为侵权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节 聚合视频APP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的司法困境 | 第17-20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司法实践对聚合平台侵权行为的认定 | 第20-31页 |
| 第一节 服务器标准 | 第20-24页 |
| 第二节 用户感知标准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节 实质替代标准 | 第26-27页 |
| 第四节 新公众标准 | 第27-29页 |
| 小结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当前我国的认定标准及前瞻 | 第31-45页 |
| 第一节 我国聚合视频APP侵权行为的认定 | 第31-37页 |
| 一、举证证明基础上的服务器标准 | 第31-32页 |
| 二、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| 第32-34页 |
| 三、实质呈现标准 | 第34-37页 |
| 第二节 对我国聚合视频APP侵权行为认定的思考 | 第37-41页 |
| 一、服务器标准无法律上直接依据 | 第37-39页 |
| 二、坚持著作权法框架内的行为认定 | 第39-40页 |
| 三、侵权行为认定标准应符合法律与实际 | 第40-41页 |
| 第三节 完善我国聚合视频APP侵权行为认定的建议 | 第41-45页 |
| 一、扩大司法解释中提供行为的范围 | 第41-42页 |
| 二、后续提供标准的适用 | 第42-45页 |
| 结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附录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