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港口工程论文--港口水工建筑物论文--码头论文

薄壁钢护筒—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性能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钢管混凝土偏压承载性能研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钢管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1.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9页
    1.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图第20-21页
第二章 薄壁钢护筒-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模型试验设计第21-44页
    2.1 试验目的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规划第2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设计原理: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模型柱概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材料性能试验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试件制作第36-44页
第三章 薄壁钢护筒-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4-7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3.2 试验准备及构建组设置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型柱吊运安装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百分表及贴片连线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偏心距调整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试验安全准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构件组设置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试验预加载第46页
    3.3 试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第46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模型柱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第46-56页
    3.4 极限承载能力及其承载机理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钢护筒壁厚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定量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单向偏心受压偏心率大小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定量分析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各试件极限能力值与弯矩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3.5 内部破坏形态及数据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柱顶以下1/4处核心混凝土破坏形态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跨中截面混凝土竖向应变分布第63-64页
    3.6 破坏过程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各模型柱试件破坏过程第64-65页
    3.7 荷载水平-钢护筒跨中环向应变关系曲线第65-66页
    3.8 单向偏心荷载下的侧向挠度曲线第66-68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四章 薄壁钢护筒-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有限元研究第70-83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70页
    4.2 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件基本信息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材料的本构类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单元选取及界面模拟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第73页
    4.3 计算结果分析第73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验证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有限元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薄壁钢护筒-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影响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-85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84页
    5.3 结束语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1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演化机制研究
下一篇:散粒土细颗粒水力迁移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