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--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

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演化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的地貌演化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演化的力学机制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演化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二章 三峡库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第17-25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条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文概况第18页
    2.2 地质环境条件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貌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层岩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地质构造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新构造运动第21-24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的地貌演化研究第25-40页
    3.1 两级陡崖地貌形态与岩性组合第25-26页
    3.2 危岩类砌体的结构面结构特征形成第26-28页
    3.3 危岩形成与破坏类型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塔状压裂座溃破坏型危岩破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板状倾倒式破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塑流-拉裂危岩破坏第32-33页
    3.4 灰岩地区陡高边坡地貌演化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陡崖带形成阶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二级陡崖演化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新构造运动与河流水系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演化的力学机制第40-46页
    4.1 危岩稳定性断裂力学判定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4.2 危岩主控结构面尖端受力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4.3 危岩主控结构面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第43-44页
    4.4 算例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望霞陡崖形成过程第46-54页
    5.1 FLAC3D简介第46-47页
    5.2 望霞陡崖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望霞第二级陡崖模型的建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计算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六章 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望霞危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第54-77页
    6.1 望霞危岩模型的建立第54-55页
    6.2 参数选取第55-57页
    6.3 危岩形成演化过程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第57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初始应力场形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天然条件下危岩的应力调整和变形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阶段一,风化作用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阶段二,开挖作用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分析第6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阶段三,地下水作用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6.4 三个阶段水平移动、竖向移动特征第73-76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7-78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压管道系统三维水击数值模拟研究
下一篇:薄壁钢护筒—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