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规划、勘测与设计论文--线路设计论文

山区高等级公路路线方案三维智能辅助设计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一般计算机辅助设计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利用RS及GIS的路线方案设计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智能选线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1.3 虚拟地理环境下人机协同的智能选线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第二章 公路选线智能环境与辅助设计方法第19-35页
    2.1 公路选线设计的认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选线设计的定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选线设计的知识特性及总体设计流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公路选线智能环境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智能辅助路线平面设计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栅格分析的路径通道初始平面线形生成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平面线形优化设计第24-26页
    2.3 智能辅助路线纵面设计方法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纵断面线形的生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初始纵断面的生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纵断面线形优化第31-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 基于GIS的公路选线地理信息表示与利用第35-49页
    3.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GIS的数据结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GIS的主要功能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地理信息的数字摄影测量获取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数字地形模型自动提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地表要素的交互提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正射影像及镶嵌图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地理信息的获取第41页
    3.3 公路智能选线中地形分析与可视化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地形分析和地形特征提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数字高程模型及其相互转换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地形可视化第45-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四章 公路线形综合优化理论与方法第49-66页
    4.1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层次分析法模型在公路通道选择中的应用第54页
    4.2 遗传算法的应用第5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遗传算法的概念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遗传算法的操作流程及工程运用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在通道方案中的应用第60-6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66-83页
    5.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道路选线影响因素的权重第66-68页
    5.2 基于GIS栅格分析的最佳成本路径生成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单因素地图制作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因素综合费用地图制作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最佳成本路径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5.3 局部路线通道的初始方案生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路线平面自动生成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路线纵断面自动生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公路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第77页
    5.4 基于遗传算法的进一步路线优化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MATLAB遗传算法的实现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实例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-85页
    6.1 论文主要工作第83-84页
    6.2 主要研究成果第84页
    6.3 不足与展望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8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页
    一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
    二、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就地热再生沥青再生剂研究
下一篇: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场景评估与风险概率计算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