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“梁庄”世界里的生存困境 | 第14-24页 |
1.1 物质生活的窘迫 | 第14-17页 |
1.1.1 故乡的破败 | 第14-15页 |
1.1.2 他乡的艰辛 | 第15-17页 |
1.2 精神世界的困顿 | 第17-24页 |
1.2.1 人格的异化 | 第18-19页 |
1.2.2 传统乡村文化的崩塌 | 第19-21页 |
1.2.3 消逝的故乡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一种写作新范式的开启——梁鸿非虚构写作的突破性 | 第24-38页 |
2.1 底层意识的自觉性 | 第24-26页 |
2.2 避免苦难叙事的“真实性”表达 | 第26-30页 |
2.2.1 打破苦难叙事的怪圈 | 第26-28页 |
2.2.2 多维度的“真实性”呈现 | 第28-30页 |
2.3 双重立场的交互 | 第30-38页 |
2.3.1 知识分子立场 | 第32-34页 |
2.3.2 民间立场 | 第34-38页 |
第三章 梁鸿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和反思 | 第38-44页 |
3.1 重建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| 第38-40页 |
3.2 “文学性”的缺失 | 第40-42页 |
3.3 梁鸿创作的再出发——《梁光正的光》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