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4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中英文缩写对照 | 第12-1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4-25页 |
1.1 胶质瘤的免疫抑制特征 | 第14-16页 |
1.2 GSC的特征 | 第16-18页 |
1.3 靶向GSC的免疫治疗 | 第18-19页 |
1.4 DC疫苗治疗胶质瘤 | 第19-21页 |
1.5 免疫佐剂 | 第21-22页 |
1.6 胶质瘤动物模型 | 第22-25页 |
第2章 实验资料与方法 | 第25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5-28页 |
2.1.1 实验用细胞 | 第25页 |
2.1.2 实验动物 | 第25页 |
2.1.3 实验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1.4 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1.5 试剂配制 | 第27-2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8-34页 |
2.2.1 细胞复苏及培养 | 第28-29页 |
2.2.2 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| 第29页 |
2.2.3 DC培养及纯化 | 第29-30页 |
2.2.4 细胞裂解物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2.5 细胞体外杀伤实验 | 第31-32页 |
2.2.6 新型疫苗治疗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 | 第32-34页 |
2.3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35-46页 |
3.1 细胞培养结果 | 第35-37页 |
3.1.1 GL261-GFP-Luc细胞生长状态 | 第35页 |
3.1.2 无血清培养基培养GL261细胞结果 | 第35-36页 |
3.1.3 DC生长状态及流式检测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2 动物体内实验 | 第37-44页 |
3.2.1 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3.2.2 新型胶质瘤疫苗的效果评价 | 第38-41页 |
3.2.3 新型胶质瘤疫苗的成分的优化 | 第41-44页 |
3.3 体外细胞杀伤实验 | 第44-46页 |
3.3.1 腹股沟淋巴结细胞计数统计结果 | 第44-45页 |
3.3.2 体外杀伤实验结果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46-50页 |
4.1 小鼠颅内原位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规律 | 第46页 |
4.2 胶质瘤疫苗成分的优化 | 第46-48页 |
4.3 胶质瘤疫苗治疗效果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