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饮料作物论文--茶论文

‘紫娟茶树花青素代谢调控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页
1 前言第9-20页
    1.1 差异蛋白质组学概述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提出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 1.2 花青素研究概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花青素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花青素的生理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花青素代谢途径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 1.3 红紫芽茶树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红紫芽茶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红紫芽茶树花青素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存在问题第19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0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2.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0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'紫娟'茶树紫叶与绿叶iTRAQ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差异表达蛋白的免疫印迹法(western blot)验证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差异表达蛋白转录水平的验证第30-34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4-42页
    3.1 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4页
    3.2 '紫娟'茶树紫叶与绿叶iTRAQ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蛋白质量检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TRAQ数据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3.3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38页
    3.4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3.5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3.6 差异表达蛋白的免疫印迹法(western blot)验证第40页
    3.7 差异表达蛋白转录水平的验证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RNA提取及浓度测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差异表达蛋白基因RT-PCR及Real-time PCR验证第41-42页
4 讨论第42-47页
    4.1 花青素合成相关酶的调控第43-44页
    4.2 花青素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第44-45页
    4.3 花青素合成原料的调控第45-46页
    4.4 花青素代谢支路分流调控第46-47页
5 总结第47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7页
附录一: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SLAF-seq技术的王浆高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
下一篇:宠物犬饲养需求视角下的社区规划与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