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31页 |
1.课题提出 | 第14-31页 |
1.1 果实成熟衰老表型研究进展 | 第14-21页 |
1.1.1 果实成熟衰老的形态学变化 | 第15-18页 |
1.1.2 果实成熟衰老的细胞学变化 | 第18-19页 |
1.1.3 果实成熟衰老果实内在风味的变化 | 第19-21页 |
1.2 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| 第21-28页 |
1.2.1 植物激素对果实成熟衰老调控 | 第21-26页 |
1.2.2 转录因子对果实成熟衰老调控 | 第26-28页 |
1.3 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及产业应用 | 第28-30页 |
1.4 本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青瓯柑果实成熟衰老延缓表型评价 | 第31-49页 |
1.引言 | 第31-32页 |
2.材料方法 | 第32-37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32页 |
2.2 取样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3 腐烂率统计 | 第33页 |
2.4 果实内在品质测定 | 第33页 |
2.5 果实色差测定 | 第33页 |
2.6 叶绿素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7 类胡萝卜素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8 ABA测定及ABA处理表型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9 DNA提取及测序流程、质量评估及重测序数据分析 | 第37页 |
3.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7-46页 |
3.1 果实外观品质差异 | 第37-39页 |
3.2 果实内在品质差异 | 第39-40页 |
3.3 果实贮藏期腐烂率差异 | 第40页 |
3.4 有色层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差异 | 第40-42页 |
3.5 有色层ABA含量差异及ABA处理对果实色差指数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6 青瓯柑及回复突变材料相关生理品质差异 | 第43-44页 |
3.7 普通瓯柑、青瓯柑及回复突变材料重测序数据SNP差异 | 第44-46页 |
4.讨论 | 第46-49页 |
第三章 转录因子CrMYB68和CrNAC036对青瓯柑类胡萝卜素及ABA代谢的调控 | 第49-87页 |
1.引言 | 第49页 |
2.材料方法 | 第49-6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49-50页 |
2.2 菌株和质粒 | 第50页 |
2.3 RNA提取及定量分析 | 第50-51页 |
2.4 目的基因全长克隆 | 第51-52页 |
2.5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表达分析 | 第52-53页 |
2.6 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| 第53-54页 |
2.7 序列分析 | 第54页 |
2.8 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54-55页 |
2.9 选择性扩增结合位点分析 | 第55-57页 |
2.10 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分析 | 第57-58页 |
2.11 凝胶迁移分析 | 第58页 |
2.12 烟草瞬时表达分析 | 第58-59页 |
2.13 柑橘愈伤遗传转化 | 第59-60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60-80页 |
3.1 有色层类胡萝卜素及AB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| 第60-61页 |
3.2 CrBCH2、CrNCED5、CrMYB68及CrNAC036表达及序列分析 | 第61-63页 |
3.3 CrMYB68序列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4 CrMYB68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64-65页 |
3.5 CrMYB68-HIS标签蛋白表达纯化 | 第65-66页 |
3.6 CrMYB68蛋白DNA结合序列筛选 | 第66-67页 |
3.7 CrMYB68结合CrBCH2和CrNCED5启动子相关序列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8 CrMYB68调控CrBCH2和CrNCED5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| 第68-69页 |
3.9 利用烟草叶片瞬时超表达CrMYB68的表型分析 | 第69-71页 |
3.10 利用烟草叶片瞬时超表达CrBCH2和CrNCED5表型分析 | 第71-72页 |
3.11 CrBCH2超表达柑橘愈伤表型分析 | 第72-74页 |
3.12 CrNAC036基因序列分析 | 第74-75页 |
3.13 CrNAC036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重组蛋白表达分析 | 第75-77页 |
3.14 CrNAC036结合并调控CrNCED5启动子分析 | 第77-79页 |
3.15 青瓯柑与普通瓯柑间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| 第79-80页 |
4.讨论 | 第80-87页 |
4.1 CrMYB68对青瓯柑果实α、β-胡萝卜素转化的可能调控机制 | 第80-83页 |
4.2 CrMYB68和CrNAC036对ABA合成的可能调控机制 | 第83-87页 |
第四章 外源水杨酸(SA)及24-表油菜素内酯(EBR)对柑橘果实采后衰老的影响 | 第87-103页 |
1.引言 | 第87页 |
2.材料方法 | 第87-9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87页 |
2.2 材料处理 | 第87-88页 |
2.3 材料收集 | 第88页 |
2.4 腐烂率测定 | 第88页 |
2.5 失重率测定 | 第88页 |
2.6 硬度测定 | 第88页 |
2.7 果实内在品质测定 | 第88-89页 |
2.8 过氧化氢含量及相关氧化还原酶酶活测定 | 第89页 |
2.9 初生代谢物含量测定 | 第89-90页 |
2.10 类黄酮含量测定 | 第90页 |
2.11 果皮总RNA及基因表达量分析 | 第90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90-99页 |
3.1 外源SA处理对温州蜜柑采后衰老相关性状的影响 | 第90-94页 |
3.1.1 外源SA处理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果实采后腐烂率并增加果实硬度 | 第90-91页 |
3.1.2 外源SA处理显著增加果实H_2O_2含量 | 第91-92页 |
3.1.3 外源SA处理能特异性的诱导果实脂溶性多甲基黄酮积累 | 第92-94页 |
3.2 外源EBR处理对温州蜜柑采后衰老相关性状的影响 | 第94-99页 |
3.1.1 外源EBR处理显著降低了温州蜜柑果实采后腐烂率 | 第94-95页 |
3.1.2 外源EBR处理显著增加果皮中H_2O_2含量 | 第95-96页 |
3.1.3 外源EBR处理显著增加果皮中抗性物质的含量 | 第96-98页 |
3.1.4 外源EBR处理显著诱导了果皮中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98-99页 |
4.讨论 | 第99-103页 |
4.1 外源SA处理诱导温州蜜柑果实采后抗性增强的可能机制 | 第99-100页 |
4.2 外源EBR处理诱导温州蜜柑果实采后抗性增强的可能机制 | 第100-10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21页 |
附录I 相关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序列比对 | 第121-126页 |
附录II CrMYB68和CrNAC036重组蛋白质谱鉴定结果 | 第126-127页 |
附录III CrNAC036及其他植物中NAC转录调控因子的蛋白序列比对 | 第127-128页 |
附录IV 本实验所用部分引物 | 第128-131页 |
附录V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1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