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论文--妇女工作论文

淮安市淮阴区妇联转型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7-19页
    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-9页
    二、我国妇联组织概述第9-12页
    三、妇联转型研究综述第12-17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7页
    五、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7-19页
第一章 淮阴区妇联组织概况与转型原因第19-27页
    一、淮阴区妇联组织发展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编制和人员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组织结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主要职责和重点任务第20页
    二、妇联组织转型原因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政府职能属性要求妇联组织必须与政府转型同频共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组织网络和经费人才保障存在较大局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干部素质参差、队伍结构不合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角色功能定位与工作实践需求存在矛盾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服务形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信息化发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服务质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第25-27页
第二章 淮阴区妇联转型内容第27-36页
    一、优化组织架构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变革组织体系:从层级化、树状化到扁平化、网格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整合部门结构:从机关化、贵族化到多元化、亲民化第28页
    二、转变职能作用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从号召型到协调型转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从行政性向群众性转变第31页
    三、改进工作方式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拓展工作阵地:从传统工作阵地向网络工作阵地转变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丰富方式方法:从单一简单向灵活多元转变第32-34页
    四、提升素质需求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明确妇联岗位人才的素质需求:从单一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改进妇联岗位人才的任用模式:从任命向选拔、交流、引进转变第35-36页
第三章 转型给淮阴区妇联带来的挑战第36-42页
    一、观念系统仍然受到政府职能部门定位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由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第37页
    二、工作机制仍然参照党委政府模式构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由树状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变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由公务模式向社会化模式转变第38-39页
    三、运作方式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现实需求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单一化向网络化转变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传统化向商业化转变第40-42页
第四章 淮阴区妇联面对挑战的应对之策第42-49页
    一、转变工作理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坚持基层导向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注重网络拓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突出创新方法第43页
    二、健全工作机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整合社会力量,扩大基层比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利用网络手段,拓宽服务渠道第44-46页
    三、优化运作模式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推动妇联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创新妇联工作社会运行机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建立妇女群众全程参与机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推动落实党建带妇建工作制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强化财政保障管理机制第48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评国内外学者的十月革命观
下一篇: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社会保障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