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现状研究 | 第11-13页 |
| 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构想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取电系统与监测系统的方法研究 | 第15-32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5页 |
| 2.2 系统的总体功能与设计要求 | 第15-17页 |
| 2.3 系统的总体框架与结构 | 第17-24页 |
| 2.3.1 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2.3.2 终端设备取电系统的结构 | 第18-21页 |
| 2.3.3 通信与传输方式 | 第21-24页 |
| 2.4 状态量测量方法研究 | 第24-28页 |
| 2.5 电力参数计算算法研究 | 第28-31页 |
| 2.6 功耗与抗干扰研究 | 第31页 |
| 2.7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| 第32-46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2页 |
| 3.2 在线监测系统整体框架 | 第32-33页 |
| 3.3 综合监测装置设计 | 第33-35页 |
| 3.3.1 泄漏电流监测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3.3.2 电缆导体温度监测设计 | 第34页 |
| 3.3.3 倾角监测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3.4 传感器的模块设计 | 第35-44页 |
| 3.4.1 温度传感器的模块设计 | 第35-37页 |
| 3.4.2 加速度传感器的模块设计与误差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3.4.3 泄漏电流传感器的选择和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| 3.4.4 利用图像传感器的视频监控设计 | 第40-44页 |
| 3.5 监测终端低功耗功能设计 | 第44页 |
| 3.6 在线监测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| 第44-45页 |
| 3.7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4章 取电系统的设计 | 第46-56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6页 |
| 4.2 高压输电线地线取电设计 | 第46-51页 |
| 4.2.1 取电系统设计方案 | 第46-49页 |
| 4.2.2 取电稳定性仿真实验及结论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4.3 太阳能加锂电池组供电方案 | 第51-53页 |
| 4.3.1 太阳能电池板的选定 | 第51-52页 |
| 4.3.2 锂电池的选择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4.4 系统充电电路和充电方式 | 第53-55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5章 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| 第56-71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| 5.2 硬件设计环境概况 | 第57页 |
| 5.2.1 主控制器的选择与调制 | 第57页 |
| 5.3 无线通讯模块的选择与实现 | 第57-61页 |
| 5.3.1 远距离通讯模块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| 5.3.2 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的选择 | 第58-61页 |
| 5.4 软件开发与实验测试 | 第61-70页 |
| 5.4.1 监测终端设计流程 | 第61-62页 |
| 5.4.2 监测模块程序设计 | 第62-64页 |
| 5.4.3 监测设备终端主机程序设计 | 第64-66页 |
| 5.4.4 实验仿真及结论分析 | 第66-70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