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艺术中虎形象的演变及艺术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(一) 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(二) 研究意义与理论价值 | 第9-10页 |
1. 现实意义 | 第9页 |
2. 理论价值 | 第9-10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五)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一、楚艺术中虎形象生成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境遇 | 第15-28页 |
(一) 楚艺术时空范围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1. 时间范围的界定 | 第15页 |
2. 空间范围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(二) 虎形象的溯源与寓意 | 第18-28页 |
1. 虎形象溯源 | 第18-23页 |
2. 楚人尚武精神的体现 | 第23-28页 |
二、楚艺术中虎形象的风格流变及艺术表现 | 第28-53页 |
(一) 夸张恐怖的商代虎形象 | 第28-34页 |
1. 商代虎形象的造型特点 | 第28-33页 |
2. 商代虎形象的装饰风格 | 第33-34页 |
(二) 素朴的西周虎形象 | 第34-41页 |
1. 西周虎形象的造型特点 | 第34-37页 |
2. 西周虎形象的装饰特点 | 第37-41页 |
(三) 灵动秀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虎形象 | 第41-43页 |
(四) 从具象到意象演变的两汉虎形象 | 第43-53页 |
1. 两汉虎形象的造型特点 | 第43-48页 |
2. 两汉虎形象的装饰特点 | 第48-53页 |
三、楚艺术中虎形象的精神内涵与美学价值 | 第53-70页 |
(一) 楚艺术中虎形象的精神内涵 | 第53-58页 |
1. 神巫性 | 第53-54页 |
2. 礼制目的 | 第54-55页 |
3. 天体崇拜 | 第55页 |
4. 祖先崇拜 | 第55-56页 |
5. 助魂升天 | 第56-58页 |
(二) 楚艺术中虎形象的美学价值 | 第58-70页 |
1. 虎形象的审美发展 | 第58-59页 |
2. 虎形象的美学特征 | 第59-61页 |
3. 虎形象的美学品格 | 第61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图录 | 第74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