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.引言 | 第11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6页 |
1.1.1 我国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严重 | 第11页 |
1.1.2 国家重视提高执业药师执业能力 | 第11-12页 |
1.1.3 国家重视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 | 第12页 |
1.1.4 我国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亟待改革 | 第12页 |
1.1.5 关于中药类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2-16页 |
1.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页 |
1.3 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9页 |
1.5 研究所需条件 | 第19-20页 |
2.国内外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对比研究 | 第20-26页 |
2.1 执业药师制度的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1.1 执业药师的定义 | 第20页 |
2.1.2 国内执业药师的一般情况 | 第20-21页 |
2.2 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| 第21-22页 |
2.2.1 继续教育的界定 | 第21页 |
2.2.2 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进展 | 第21-22页 |
2.2.3 继续教育的改革问题 | 第22页 |
2.3 国内外执业药师制度的差异 | 第22-26页 |
2.3.1 执业药师的准入标准的差异 | 第23页 |
2.3.2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体系差异 | 第23-24页 |
2.3.3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课程的差异 | 第24页 |
2.3.4 对比研究的结论 | 第24-26页 |
3.对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 | 第26-32页 |
3.1 调查时间 | 第26页 |
3.2 调查范围和对象 | 第26页 |
3.3 调查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4 纳入和排除标准 | 第27页 |
3.5 资料处理 | 第27页 |
3.6 数据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6.1 被调查执业药师的基本情况 | 第27-28页 |
3.6.2 执业药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| 第28-30页 |
3.6.3 问卷调查的结论 | 第30-32页 |
4.以经营、使用领域内中药类执业药师为例探究新模式 | 第32-54页 |
4.1 培训模式的制定依据 | 第33-34页 |
4.1.1 政策依据 | 第33-34页 |
4.1.2 经营、使用领域内中药类执业药师培训现状 | 第34页 |
4.1.3 科学理论指导 | 第34页 |
4.2 培训模式的框架及内涵 | 第34-39页 |
4.2.1 构建培训模式的框架 | 第35页 |
4.2.2 经营、使用领域内中药类执业药师培训模式的提出与讨论 | 第35-39页 |
4.3 专家咨询及结果 | 第39-54页 |
4.3.1 专家咨询法介绍 | 第39页 |
4.3.2 专家咨询具体应用 | 第39-41页 |
4.3.3 咨询结果及修正 | 第41-43页 |
4.3.4 咨询结果的统计处理 | 第43-50页 |
4.3.5 经营、使用领域内中药类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| 第50-54页 |
5.讨论与展望 | 第54-59页 |
5.1 提高执业药师的准入标准 | 第54页 |
5.2 加强监管力度,建立起一套社会评价体系 | 第54-55页 |
5.3 开设实践课程,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| 第55-56页 |
5.4 加快执业药师立法步伐,提高执业药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| 第56-57页 |
5.5 执业药师制度应当起到职业准入的作用 | 第57页 |
5.6 处理好临床中药师与中药类执业药师的衔接作用 | 第57-59页 |
6.小结 | 第59-60页 |
7.不足之处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综述 | 第66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86页 |
附录一 | 第75-77页 |
附录二 | 第77-86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