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1.3 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应用 | 第13-15页 |
1.3.1 激光加工 | 第13-14页 |
1.3.2 医疗保健 | 第14-15页 |
1.3.3 激光雷达 | 第15页 |
1.3.4 非线性频率转换 | 第15页 |
1.4 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4.1 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.2 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国内的研究情况 | 第17-18页 |
1.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高功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相关理论 | 第21-31页 |
2.1 光纤激光器的原理 | 第21-24页 |
2.1.1 双包层光纤结构及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1.2 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2 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 | 第24-27页 |
2.2.1 泵浦耦合技术 | 第24-26页 |
2.2.2 调Q技术 | 第26-27页 |
2.3 声光调Q光纤激光器 | 第27-29页 |
2.4 MOPA结构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非对称腔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种子源的研究 | 第31-45页 |
3.1 非对称腔种子源输出理论 | 第31-33页 |
3.2 非对称腔种子源实验系统 | 第33-34页 |
3.2.1 非对称腔种子源系统结构图 | 第33页 |
3.2.2 实验器材 | 第33-34页 |
3.3 非对称腔的种子源实验结果 | 第34-44页 |
3.3.1 种子源输出重复频率 | 第34-37页 |
3.3.2 种子源输出功率 | 第37-38页 |
3.3.3 种子源输出脉冲宽度 | 第38-39页 |
3.3.4 种子源输出脉冲波形 | 第39-43页 |
3.3.5 种子源输出激光光谱 | 第43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基于对称腔的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种子源实验研究 | 第45-57页 |
4.1 对称腔种子源输出理论 | 第45-46页 |
4.2 对称腔种子源实验系统 | 第46-47页 |
4.2.1 对称腔种子源系统结构图 | 第46页 |
4.2.2 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4.3 对称腔的种子源实验结果 | 第47-55页 |
4.3.1 种子源输出重复频率 | 第47-49页 |
4.3.2 种子源输出功率 | 第49-50页 |
4.3.3 种子源输出脉冲宽度 | 第50-51页 |
4.3.4 种子源输出脉冲波形 | 第51-54页 |
4.3.5 种子源输出激光光谱 | 第54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基于MOPA结构的高功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研究 | 第57-63页 |
5.1 高功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系统 | 第57-58页 |
5.1.1 放大级实验示意图 | 第57-58页 |
5.1.2 实验器材 | 第58页 |
5.2 放大级实验结果 | 第58-62页 |
5.2.1 放大级激光光谱 | 第58-59页 |
5.2.2 放大级平均功率 | 第59-60页 |
5.2.3 放大级输出脉宽 | 第60-6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3-64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