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4页 |
1.1 课题背景来源及研究目的 | 第14-16页 |
1.2 桥联倍半硅氧烷 | 第16-17页 |
1.3 BPS 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1.4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| 第19-24页 |
1.4.1 模板合成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4.2 溶胶-凝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.3 微波辐射法 | 第23-24页 |
1.4.4 水热合成法 | 第24页 |
1.5 新型 BPS 有序介孔材料 | 第24-26页 |
1.5.1 新型介孔吸附材料 | 第25页 |
1.5.2 新型分子筛材料 | 第25-26页 |
1.5.3 立方型介孔材料 | 第26页 |
1.6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吸附原理 | 第26-28页 |
1.6.1 BPS 上反应位点的类别 | 第27页 |
1.6.2 表面电荷和零电荷点 | 第27页 |
1.6.3 吸附过程中内部分子相互作用 | 第27-28页 |
1.7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应用 | 第28-33页 |
1.7.1 光学性能 | 第28页 |
1.7.2 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| 第28-29页 |
1.7.3 催化剂载体 | 第29页 |
1.7.4 吸附剂 | 第29-33页 |
1.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3-34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34-46页 |
2.1 主要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| 第34-36页 |
2.1.1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34-35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35-36页 |
2.2 吸附实验方法 | 第36-42页 |
2.2.1 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6-39页 |
2.2.2 BPS 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实验 | 第39页 |
2.2.3 吸附剂再生实验 | 第39-40页 |
2.2.4 竞争吸附实验 | 第40-41页 |
2.2.5 吸附模型 | 第41-42页 |
2.3 测试方法 | 第42-46页 |
2.3.1 粉末 X 射线衍射 | 第42页 |
2.3.2 氮气吸附-脱附 | 第42-44页 |
2.3.3 固态核磁技术 | 第44页 |
2.3.4 其它测试方法 | 第44-46页 |
第3章 溶胶-凝胶法合成 BPS 有序介孔材料 | 第46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46页 |
3.2 双缩脲基 BPS 薄膜的制备 | 第46-47页 |
3.3 双缩脲基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| 第47-56页 |
3.3.1 双缩脲基 BPS 的先驱体结构表征 | 第47-49页 |
3.3.2 双缩脲基 BPS 介孔材料的 X 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3.3 双缩脲基 BPS 介孔材料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| 第51-55页 |
3.3.4 双缩脲基 BPS 介孔材料的核磁分析 | 第55页 |
3.3.5 双缩脲基 BPS 介孔材料的吸附-脱附及孔径分布分析 | 第55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模板法合成 BPS 有序介孔材料 | 第57-87页 |
4.1 引言 | 第57页 |
4.2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 | 第57-61页 |
4.2.1 N-(3-三甲基氨丙基)十六铵二溴的合成 | 第57-58页 |
4.2.2 先驱体的合成 | 第58-59页 |
4.2.3 烷基链和芳香环 BPS 介孔材料的合成 | 第59-61页 |
4.3 在酸催化条件合成 BPS 介孔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| 第61-70页 |
4.3.1 BPS 介孔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1页 |
4.3.2 BPS 介孔材料的热重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3.3 BPS 介孔材料的小角 XRD 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3.4 BPS 介孔材料的氮气吸附-脱附分析 | 第64-67页 |
4.3.5 BPS 介孔材料的透射电镜分析 | 第67-70页 |
4.4 碱催化合成己烯基 BPS 介孔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| 第70-85页 |
4.4.1 己烯基 BPS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4.2 己烯基 BPS 材料的热重分析 | 第71页 |
4.4.3 老化温度对己烯基 BPS 结构的影响 | 第71-74页 |
4.4.4 老化时间对己烯基 BPS 结构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4.4.5 先驱体的添加量对己烯基 BPS 结构的影响 | 第77-80页 |
4.4.6 氢氧化钠对己烯基 BPS 结构的影响 | 第80-84页 |
4.4.7 己烯基 BPS 材料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| 第84-8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5章 BPS 介孔材料吸附含苯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| 第87-105页 |
5.1 引言 | 第87页 |
5.2 BPS 介孔材料吸附含苯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| 第87-100页 |
5.2.1 BPS 介孔材料的等温吸附机理探讨 | 第87-98页 |
5.2.2 含苯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5.2.3 BPS 介孔材料的性能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5.2.4 BPS 介孔材料的再生能力 | 第100页 |
5.3 BPS 介孔材料吸附含苯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| 第100-104页 |
5.3.1 几何参数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5.3.2 表面官能团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| 第103-104页 |
5.3.3 DA 模型拟合的参数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| 第10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6章 BPS 介孔材料竞争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| 第105-117页 |
6.1 引言 | 第105页 |
6.2 己烯基 BPS 介孔材料竞争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| 第105-110页 |
6.2.1 己烯基 BPS 有序介孔材料的吸附容量 | 第105-106页 |
6.2.2 含苯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竞争吸附 | 第106-110页 |
6.3 己烯基 BPS 介孔材料吸附含苯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| 第110-115页 |
6.3.1 孔阻断对竞争吸附的影响 | 第110-113页 |
6.3.2 吸附位点对竞争吸附的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结论 | 第117-119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118页 |
展望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3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相关及其它学术论文 | 第139-142页 |
致谢 | 第142-14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