颓废时代的艺术意志--论本雅明文学批评中的俗世英雄主义
致谢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绪论:诗人的勇气 | 第14-31页 |
1.1 时代变局中的本雅明 | 第14-18页 |
1.2 研究者眼中的本雅明 | 第18-26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1.2.2 国外相关文献 | 第23-26页 |
1.3 选题意义与论文构思 | 第26-31页 |
2 波德莱尔的“忧郁和理想” | 第31-66页 |
2.1 在震惊中灵韵消散 | 第32-42页 |
2.1.1 累积的经验与片刻的震惊 | 第32-34页 |
2.1.2 波德莱尔笔下的两个主题和两种时间 | 第34-39页 |
2.1.3 经验的贫乏与灵韵的消逝 | 第39-42页 |
2.2 幻境与废墟 | 第42-50页 |
2.2.1 商品的狂欢 | 第42-44页 |
2.2.2 新奇的幻境与永恒的轮回 | 第44-48页 |
2.2.3 现代性中的古代性 | 第48-50页 |
2.3 谁是现代生活的英雄 | 第50-63页 |
2.3.1 现代英雄的各种化身 | 第51-55页 |
2.3.2 波德莱尔的英雄使命:阐明现代性 | 第55-59页 |
2.3.3 本雅明的英雄诉求:从现代性中觉醒 | 第59-63页 |
2.4 小结 | 第63-66页 |
3 歌德的妥协和决断 | 第66-95页 |
3.1 歌德对神话魔力的屈从与反抗 | 第66-74页 |
3.1.1 小说《亲和力》中的神话因素 | 第66-69页 |
3.1.2 歌德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| 第69-72页 |
3.1.3 挫败神话的努力 | 第72-74页 |
3.2 小说中的命运与拯救 | 第74-81页 |
3.2.1 长篇里的软弱与中篇里的果决 | 第74-77页 |
3.2.2 美的表象与和解的表象 | 第77-79页 |
3.2.3 激情与爱情——从美到崇高 | 第79-81页 |
3.3 本雅明写作《论歌德的<亲和力>》的意图 | 第81-92页 |
3.3.1 用决断打破神话暴力 | 第82-85页 |
3.3.2 为真理而反对神话式崇拜 | 第85-89页 |
3.3.3 关于神话暴力的批判 | 第89-92页 |
3.4 小结 | 第92-95页 |
4 卡夫卡的绝望和希望 | 第95-122页 |
4.1 弱者的绝望 | 第95-105页 |
4.1.1 面对生存的无能为力 | 第95-98页 |
4.1.2 法的暴力 | 第98-102页 |
4.1.3 变形之态与忘却之罪 | 第102-105页 |
4.2 真理的溃散 | 第105-110页 |
4.2.1 真理坚实性的消解 | 第105-108页 |
4.2.2 卡夫卡的寓言式写作 | 第108-110页 |
4.3 寻找出路的希望 | 第110-120页 |
4.3.1 小小的计谋——战胜神话暴力的童话 | 第110-114页 |
4.3.2 通过学习通往正义 | 第114-117页 |
4.3.3 无路之路与无望之望 | 第117-120页 |
4.4 小结 | 第120-122页 |
5 德国悲悼剧之“颓废时代”的“艺术意志” | 第122-155页 |
5.1 颓废时代:衰败的历史与悲悼的自然 | 第122-138页 |
5.1.1 何为悲悼剧? | 第123-124页 |
5.1.2 脱离救赎史的世俗历史与抛弃天恩的造物 | 第124-128页 |
5.1.3 反抗神的骄傲与远离神的悲悼 | 第128-134页 |
5.1.4 价值的虚无与忧郁者的沉思 | 第134-138页 |
5.2 艺术意志:言说的冲动与寓言的救赎 | 第138-153页 |
5.2.1 从象征到寓言 | 第138-141页 |
5.2.2 寓言的表达冲动及其极端任意性 | 第141-146页 |
5.2.3 主观之恶与救赎之力 | 第146-150页 |
5.2.4 本雅明的寓言救赎观 | 第150-153页 |
5.3 小结 | 第153-155页 |
6 结论:废墟上的英雄主义 | 第155-171页 |
6.1 世俗的启迪——本雅明的救赎尝试 | 第155-159页 |
6.2 足现实与信仰坚守——在世俗与弥赛亚之间 | 第159-163页 |
6.3 一种独特的现代立场 | 第163-168页 |
6.4 启示与反思 | 第168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