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| 第12-17页 |
1.2.1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机理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2.3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发展前景 | 第16-17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离心式压缩机控制原理及喘振特性 | 第19-33页 |
2.1 离心式压缩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2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及管网特性 | 第21-25页 |
2.2.1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| 第21-23页 |
2.2.2 离心式压缩机的管网特性 | 第23-24页 |
2.2.3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 离心式压缩机喘振特性分析 | 第25-32页 |
2.3.1 喘振成因 | 第25-28页 |
2.3.2 喘振的判定 | 第28页 |
2.3.3 影响喘振的因素 | 第28-31页 |
2.3.4 喘振实例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离心式压缩机动态建模 | 第33-47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统计学习的基本理论 | 第33-37页 |
3.2.1 经验风险最小化 | 第33-34页 |
3.2.2 结构风险最小化 | 第34-37页 |
3.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| 第37-41页 |
3.3.1 支持向量机 | 第37-40页 |
3.3.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| 第40-41页 |
3.4 离心式压缩机动态模型 | 第41-46页 |
3.4.1 动态模型形式选择 | 第41-42页 |
3.4.2 数据采集和处理 | 第42-43页 |
3.4.3 建模参数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3.4.4 离心式压缩机模型建立 | 第44页 |
3.4.5 离心式压缩机模型校验 | 第44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方案 | 第47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7页 |
4.2 预测控制 | 第47-51页 |
4.2.1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| 第47-49页 |
4.2.2 非线性预测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| 第49-51页 |
4.3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| 第51-55页 |
4.3.1 预测控制应用到防喘振控制的优点 | 第51页 |
4.3.2 控制框图 | 第51-52页 |
4.3.3 预测模型 | 第52页 |
4.3.4 参考轨迹 | 第52-53页 |
4.3.5 反馈校正 | 第53页 |
4.3.6 滚动优化 | 第53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仿真 | 第5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57页 |
5.2 离心式压缩机模型 | 第57-60页 |
5.2.1 模型的参数确定 | 第57-59页 |
5.2.2 喘振控制线模型 | 第59-60页 |
5.3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仿真 | 第60-64页 |
5.3.1 预测控制方法验证 | 第60-62页 |
5.3.2 防喘振控制仿真设计 | 第62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5页 |
6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