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5页 |
| 1.1 引言 | 第9-12页 |
| 1.1.1 排水体制的分类与发展 | 第9-12页 |
| 1.1.2 排水管道中沉积物问题 | 第12页 |
| 1.1.3 课题的提出 | 第12页 |
| 1.2 国内外排水系统管道沉积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2-23页 |
| 1.2.1 沉积物的来源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沉积物的分类 | 第14页 |
| 1.2.3 沉积物的物化特性 | 第14-15页 |
| 1.2.4 沉积物的沉积冲刷规律研究 | 第15-23页 |
| 1.2.5 沉积物的控制技术 | 第23页 |
| 1.3 研究目的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| 1.3.1 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| 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| 2 实验室物理模型设计 | 第25-37页 |
| 2.1 动力相似的条件 | 第25-29页 |
| 2.1.1 相似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2.1.2 相似准则 | 第26-29页 |
| 2.2 研究区相似准则的确定 | 第29-32页 |
| 2.3 物理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2.4 试验装置 | 第33-35页 |
| 2.5 人工配制管道颗粒物 | 第35-37页 |
| 3 下层管道沉积物沉积特性研究 | 第37-57页 |
| 3.1 污水径流污染特性研究 | 第37-38页 |
| 3.1.1 污水颗粒物浓度 | 第37页 |
| 3.1.2 污水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及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 | 第37-38页 |
| 3.1.3 污水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| 第38页 |
| 3.2 沉积试验方案 | 第38-40页 |
| 3.2.1 试验布置 | 第38-39页 |
| 3.2.2 试验材料 | 第39页 |
| 3.2.3 试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3.2.4 分析项目与方法 | 第40页 |
| 3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4页 |
| 3.3.1 污水流速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| 3.3.2 污水浓度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3.3.3 管道型号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3.3.4 截留雨水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| 3.3.5 截留雨水条件下的合流污水流速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| 3.3.6 截留雨水条件下的截留雨水浓度对沉积物沉积特性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3.4 沉积特性表征 | 第54-56页 |
| 3.4.1 下层管道单独运行工况的数据处理 | 第54-55页 |
| 3.4.2 引入截留雨水运行工况的数据处理 | 第55-56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4 下层管道沉积物冲刷特性研究 | 第57-87页 |
| 4.1 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特性研究 | 第57-59页 |
| 4.1.1 地表降雨径流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 | 第57-58页 |
| 4.1.2 地表降雨径流颗粒物粒径分布与变化规律 | 第58页 |
| 4.1.3 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物相关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4.2 含沉积物的下层管道水力特性分析 | 第59-72页 |
| 4.2.1 含沉积物的下层管道水力计算 | 第60-66页 |
| 4.2.2 含沉积物的下层管道水力特性分析 | 第66-72页 |
| 4.3 冲刷试验方案 | 第72-73页 |
| 4.3.1 试验布置 | 第72页 |
| 4.3.2 试验材料 | 第72页 |
| 4.3.3 试验方法 | 第72-73页 |
| 4.3.4 分析项目与方法 | 第73页 |
| 4.4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3-83页 |
| 4.4.1 合流污水流速对沉积物冲刷特性的影响 | 第73-76页 |
| 4.4.2 截留雨水浓度对沉积物冲刷特性的影响 | 第76-79页 |
| 4.4.3 沉积量对沉积物冲刷特性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| 4.4.4 管道型号对沉积物冲刷特性的影响 | 第81-83页 |
| 4.5 冲刷特性表征 | 第83-85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| 5 结论与建议 | 第87-89页 |
| 5.1 结论 | 第87-88页 |
| 5.2 建议 | 第88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1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