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于水下油气田生产控制系统的电液换向阀的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深海电液换向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深海电液换向阀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深海电液换向阀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深海电液换向阀的性能要求及注意事项 | 第16-18页 |
1.3.1 性能要求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制过程的注意事项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8-19页 |
1.4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电液换向阀的设计计算及数学建模 | 第20-39页 |
2.1 电液换向阀的结构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1.1 电液换向阀的设计要求及基本参数 | 第20页 |
2.1.2 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2 结构形式的选择 | 第21-29页 |
2.2.1 先导阀结构形式的选择 | 第21-25页 |
2.2.2 电磁铁的选择 | 第25-26页 |
2.2.3 主阀结构形式的选择 | 第26-28页 |
2.2.4 电液换向阀整体结构设计 | 第28-29页 |
2.3 电液换向阀的设计计算 | 第29-33页 |
2.3.1 电磁先导阀的计算 | 第29-31页 |
2.3.2 液控主阀的计算 | 第31-33页 |
2.4 电液换向阀的数学模型 | 第33-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系统仿真 | 第39-50页 |
3.1 系统仿真 | 第39-43页 |
3.1.1 仿真软件的介绍 | 第39-40页 |
3.1.2 电液换向阀系统仿真模型 | 第40页 |
3.1.3 电液控制系统模型的搭建 | 第40-43页 |
3.2 阀的开启性能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.1 主阀开启位移的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2.2 电磁先导阀的开启位移分析 | 第44页 |
3.3 阀的压力性能分析 | 第44-49页 |
3.3.1 电磁先导阀工作口压力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3.3.2 主阀入口压力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.3 先导阀的入口压力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4 主阀换向性能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电液换向阀的流场数值模拟 | 第50-65页 |
4.1 软件基本结构 | 第50-52页 |
4.2 流场仿真中的基本方程 | 第52-54页 |
4.2.1 流动模型的选择 | 第52页 |
4.2.2 不可压缩湍流的基本方程 | 第52-54页 |
4.3 先导阀内的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| 第54-59页 |
4.3.1 建立计算模型 | 第54页 |
4.3.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| 第54-55页 |
4.3.3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9页 |
4.4 主阀内的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| 第59-64页 |
4.4.1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9-60页 |
4.4.2 网格模型及边界条件 | 第60页 |
4.4.3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电液换向阀的关键技术 | 第65-76页 |
5.1 密封 | 第65-68页 |
5.1.1 金属密封 | 第65-67页 |
5.1.2 金属密封的密封机理及密封过程 | 第67-68页 |
5.2 气蚀磨损 | 第68-72页 |
5.2.1 气蚀现象 | 第68-70页 |
5.2.2 气蚀磨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| 第70-71页 |
5.2.3 防止气蚀发生的措施 | 第71-72页 |
5.3 材料 | 第72-75页 |
5.3.1 耐蚀合金 | 第72-73页 |
5.3.2 工程陶瓷 | 第73-75页 |
5.3.3 工程塑料 | 第7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