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柴油机论文--构造论文

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控制策略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发展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控喷油技术应用与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发展状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发展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1.3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轨压控制策略研究状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喷油量控制策略研究状况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第2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建立第19-31页
    2.1 柴油机整体模型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柴油机本体仿真模型建立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换气系统模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转矩计算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动力学模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冷却系统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2.3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模型建立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喷油系统组成和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喷油系统仿真模型第26-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31-45页
    3.1 控制策略总体概述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喷油量控制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起动工况喷油量控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起动后工况喷油量控制第35-37页
    3.3 共轨压力控制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共轨压力调节方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轨压基本控制策略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起动工况轨压控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起动后工况轨压控制第39-40页
    3.4 喷油正时控制第40-42页
    3.5 喷油率控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喷油率模式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多次喷油技术第43-44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 共轨压力控制算法研究第45-58页
    4.1 共轨压力精确控制的意义第45页
    4.2 常规PID控制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基于T-S型的模糊PID控制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轨压模糊PID控制器第47-49页
    4.4 轨压自适应神经模糊PID控制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轨压ANFIS结构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轨压ANFIS学习算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基于ANFIS的轨压PID控制器第54-5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5章 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第58-69页
    5.1 共轨压力控制算法仿真第58-59页
    5.2 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喷油量控制策略仿真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共轨压力控制策略仿真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喷油正时控制策略仿真第62-63页
    5.3 台架试验验证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台架试验装置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起动及怠速工况试验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瞬态工况试验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稳态工况试验第67-6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69-7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附录1第75-76页
附录2第76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结构优化设计
下一篇:基于抽水蓄能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运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