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1 内燃机能源短缺问题 | 第11页 |
1.1.2 内燃机环境污染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1.3 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优势 | 第12-13页 |
1.2 电控喷油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电控喷油系统发展历程 | 第13-15页 |
1.2.2 电控喷油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电控喷油系统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 雾化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1 雾化特性模拟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雾化特性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课题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4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数学模型 | 第20-31页 |
2.1 喷油系统组成及功用 | 第20-24页 |
2.1.1 低压系统 | 第20-21页 |
2.1.2 高压系统 | 第21-24页 |
2.2 喷油系统简化 | 第24-26页 |
2.3 喷油系统数学模型 | 第26-30页 |
2.3.1 高压油泵模块数学模型 | 第26-27页 |
2.3.2 高压共轨管模块数学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3.3 喷油器模块数学模型 | 第28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| 第31-41页 |
3.1 喷油系统仿真软件选择 | 第31页 |
3.2 喷油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| 第31-33页 |
3.2.1 喷油系统零部件模块化 | 第31-32页 |
3.2.2 喷油系统模块连接 | 第32-33页 |
3.3 喷油系统试验台架搭建及模拟试验验证 | 第33-36页 |
3.3.1 喷油系统试验台架搭建 | 第33-35页 |
3.3.2 喷油系统模拟试验验证 | 第35-36页 |
3.4 喷油系统结构参数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3.4.1 进油节流孔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4.2 出油节流孔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3.4.3 控制活塞对喷油特性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| 第41-48页 |
4.1 喷油系统技术背景 | 第41页 |
4.2 喷油系统结构优化 | 第41-43页 |
4.2.1 结构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 | 第41-42页 |
4.2.2 结构优化后的喷油器工作原理 | 第42-43页 |
4.3 结构优化后的系统仿真模型 | 第43-44页 |
4.4 结构优化后的系统仿真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4.1 针阀升程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.2 喷射压力对比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4.3 燃油喷油率对比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柴油机喷嘴结构参数对雾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| 第48-70页 |
5.1 喷嘴结构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48-49页 |
5.2 喷嘴雾化模型参数设置 | 第49-50页 |
5.3 雾化特性参数介绍 | 第50-52页 |
5.3.1 油束射程 | 第51页 |
5.3.2 喷雾锥角 | 第51-52页 |
5.3.3 雾化质量 | 第52页 |
5.4 喷嘴结构参数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2-69页 |
5.4.1 喷孔直径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3-59页 |
5.4.2 喷孔入口处倒角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9-64页 |
5.4.3 背压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| 第64-6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总结 | 第70页 |
6.2 展望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