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析 | 第10-13页 |
1.2.1 多址接入容量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3 非二进制LDPC码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析 | 第13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非二进制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及构码实现 | 第15-29页 |
2.1 非二进制LDPC码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 非二进制LDPC码的构码及编码原理 | 第16-21页 |
2.2.1 非二进制LDPC码的构造 | 第16-20页 |
2.2.2 非二进制LDPC码的编码 | 第20-21页 |
2.3 非二进制LDPC码的译码原理 | 第21-25页 |
2.3.1 QSPA算法 | 第21-24页 |
2.3.2 FFT-QSPA | 第24-25页 |
2.4 非二进制LDPC码构码及译码的仿真实现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等功率条件下的离散信源多址接入信道容量 | 第29-43页 |
3.1 离散信源复数域多址信道模型 | 第29-31页 |
3.2 等功率两用户多址接入分析 | 第31-37页 |
3.2.1 等功率两用户多址接入系统容量 | 第31-34页 |
3.2.2 等功率两用户多址接入星座点设计 | 第34-37页 |
3.3 等功率多用户多址接入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总功率受限条件下离散信源多址接入信道容量 | 第43-56页 |
4.1 总功率受限条件下离散信源复数域多址系统模型 | 第43页 |
4.2 总功率受限两用户多址接入 | 第43-49页 |
4.2.1 总功率受限两用户多址接入系统容量 | 第43-46页 |
4.2.2 总功率受限两用户多址接入星座点设计 | 第46-49页 |
4.3 总功率受限多用户多址接入 | 第49-54页 |
4.3.1 总功率受限三用户多址接入 | 第50-52页 |
4.3.2 总功率受限四用户多址接入 | 第52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5章 基于非二进制LDPC码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 | 第56-68页 |
5.1 离散信源复数域多址接入上行链路方案 | 第56-57页 |
5.2 基于非二进制LDPC码的多址接入下行链路方案 | 第57-66页 |
5.2.1 方案的模型及检测算法 | 第57-60页 |
5.2.2 两用户多址接入方案 | 第60-62页 |
5.2.3 三用户多址接入方案 | 第62-64页 |
5.2.4 四用户多址接入方案 | 第64-6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