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财务信息的互联网企业评估模型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11页 |
1.2 研究思路和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文献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文献 | 第13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互联网企业评估方法概述 | 第15-23页 |
2.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| 第15-19页 |
2.1.1 互联网企业的定义 | 第15-17页 |
2.1.2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2.2 企业评估方法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2.1 互联网企业评估的特殊性 | 第19页 |
2.2.2 企业评估模型评述 | 第19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互联网企业评估模型构建 | 第23-31页 |
3.1 评估模型财务指标的选择 | 第23-25页 |
3.2 企业评估体系的建立 | 第25-29页 |
3.2.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5页 |
3.2.2 互联网企业评估模型的建立 | 第25-2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互联网企业评估模型实证分析 | 第31-45页 |
4.1 因子分析法 | 第31-37页 |
4.1.1 样本数据标准化 | 第32-33页 |
4.1.2 适用性检验 | 第33-34页 |
4.1.3 主因子的提取 | 第34-36页 |
4.1.4 因子旋转和解释 | 第36-37页 |
4.2 层次分析法 | 第37-40页 |
4.2.1 数据处理 | 第38页 |
4.2.2 确定主因子权重 | 第38-40页 |
4.3 理想点法 | 第40-42页 |
4.3.1 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4.3.2 正理想点和反理想点 | 第41页 |
4.3.3 综合测度距离 | 第41-42页 |
4.3.4 理想点贴近度 | 第42页 |
4.4 聚类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数据指标缺失值估计 | 第45-53页 |
5.1 时间序列模型 | 第45-47页 |
5.1.1 自回归模型 | 第45-46页 |
5.1.2 移动平均模型 | 第46页 |
5.1.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| 第46-47页 |
5.2 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2.1 模型建立 | 第47-50页 |
5.2.2 缺失值估计 | 第50-5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