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多铁材料 | 第10-12页 |
1.2.1 铁电性材料 | 第11页 |
1.2.2 铁磁性材料 | 第11-12页 |
1.2.3 磁电耦合材料 | 第12页 |
1.3 BiFeO_3的材料特性 | 第12-14页 |
1.3.1 BiFeO_3的结构及总述 | 第12-13页 |
1.3.2 BiFeO_3的反铁磁性 | 第13页 |
1.3.3 BiFeO_3的铁电性 | 第13-14页 |
1.3.4 BiFeO_3的磁电耦合性能 | 第14页 |
1.4 纯净BiFeO_3粉体的合成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4.1 固相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快速烧结法 | 第15页 |
1.4.3 溶胶-凝胶法 | 第15页 |
1.4.4 水热法 | 第15-16页 |
1.5 磁极化子模型 | 第16页 |
1.6 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BiFeO_3的制备方式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手段 | 第17-21页 |
2.1BiFeO_3的制备方式 | 第17-19页 |
2.1.1 KOH为矿化剂部分 | 第17-18页 |
2.1.2 NaOH以及LiOH为矿化剂部分 | 第18页 |
2.1.3 Sm掺杂部分 | 第18-19页 |
2.2 BiFeO_3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手段 | 第19-21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19页 |
2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19页 |
2.2.3 振动样品磁强计(VSM) | 第19-20页 |
2.2.4 拉曼光谱(Raman) | 第20页 |
2.2.5 差示扫描量热(DSC)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不同浓度KOH制备纯净Bi FeO_3粉体结构和性能研究 | 第21-37页 |
3.1. XRD物相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2 表面形貌分析 | 第23-27页 |
3.2.1 形貌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2.2 BiFeO_3替代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3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4 BiFeO_3的热力学分析(DSC) | 第30-32页 |
3.5 磁性分析(VSM) | 第32-3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Na、Li掺杂对BiFeO_3物理性能的影响 | 第37-49页 |
4.1 NaOH为矿化剂部分的分析与讨论 | 第37-44页 |
4.1.1 XRD物相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1.2 表面形貌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1.3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1.4 磁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2 LiOH部分的分析与结论 | 第44-47页 |
4.2.1 XRD物相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.2 表面形貌分析(SEM) | 第45-46页 |
4.2.3 磁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Sm掺杂对Bi FeO_3磁性能的影响 | 第49-60页 |
5.1 Sm掺杂浓度变化部分的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4页 |
5.1.1 XRD晶体结构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1.2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1.3 磁性分析(VSM) | 第53-54页 |
5.2 不同KOH浓度,Sm的掺杂量一定的实验 | 第54-58页 |
5.2.1 XRD物相分析 | 第54-56页 |
5.2.2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2.3 磁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