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5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理论概述 | 第17-28页 |
| 2.1 项目前评价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| 第17-18页 |
| 2.1.1 项目前评价的含义 | 第17页 |
| 2.1.2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要求 | 第17-18页 |
| 2.2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3页 |
| 2.2.1 市场条件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2.2.2 经济评价 | 第19-20页 |
| 2.2.3 生产规模的确定 | 第20-21页 |
| 2.2.4 建厂条件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2.2.5 技术条件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2.2.6 投资估算 | 第23页 |
| 2.3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原则以及程序 | 第23-26页 |
| 2.3.1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原则 | 第23-25页 |
| 2.3.2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程序 | 第25-26页 |
| 2.4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| 2.4.1 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的多指标性 | 第26页 |
| 2.4.2 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指标的模糊性 | 第26页 |
| 2.4.3 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本溪高官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8页 |
| 3.1 本溪高官 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概述 | 第28-31页 |
| 3.1.1 主要设计原则 | 第28页 |
| 3.1.2 电网概况 | 第28-30页 |
| 3.1.3 工程设计依据 | 第30-31页 |
| 3.1.4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| 第31页 |
| 3.2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1-38页 |
| 3.2.1 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1-33页 |
| 3.2.2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3-35页 |
| 3.2.3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5-36页 |
| 3.2.4 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6-38页 |
| 第4章 本溪高官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模型构建 | 第38-45页 |
| 4.1 层次分析法 | 第38-40页 |
| 4.1.1 层次分析法介绍 | 第38-39页 |
| 4.1.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39-40页 |
| 4.2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40-41页 |
| 4.3 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 | 第41-45页 |
| 第5章 本溪高官 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 | 第45-70页 |
| 5.1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指标分析 | 第45-57页 |
| 5.1.1 技术评价指标分析 | 第45-54页 |
| 5.1.2 经济评价指标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5.1.3 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| 第55-57页 |
| 5.2 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7-63页 |
| 5.3 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| 第63-66页 |
| 5.3.1 确定评价评语等级 | 第64页 |
| 5.3.2 确定指标隶属度 | 第64-66页 |
| 5.4 输变电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| 第66-70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6.1 结论 | 第70页 |
| 6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