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6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8页 |
1.1.1 课题的背景 | 第14-17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7-18页 |
1.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1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8-29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8-23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3-29页 |
1.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9-33页 |
1.3.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| 第29页 |
1.3.2 研究要点 | 第29-30页 |
1.3.3 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30-33页 |
1.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33-36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33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33-36页 |
第2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研究的价值导向性 | 第36-65页 |
2.1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的多维体系 | 第36-43页 |
2.1.1 价值体系的核心性 | 第37-40页 |
2.1.2 价值体系的指导性 | 第40-42页 |
2.1.3 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| 第42-43页 |
2.2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 | 第43-53页 |
2.2.1 我国文物建筑的等级划分 | 第43-47页 |
2.2.2 冻害防治与管理的等级差异 | 第47-50页 |
2.2.3 病害治理与价值的等级对应 | 第50-53页 |
2.3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 | 第53-63页 |
2.3.1 预防性保护的价值延续 | 第53-55页 |
2.3.2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价值评判 | 第55-59页 |
2.3.3 “主动保护”的价值关联 | 第59-6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3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信息采集 | 第65-106页 |
3.1 文物建筑冻害的物理环境信息 | 第65-77页 |
3.1.1 温度作用要素 | 第65-70页 |
3.1.2 湿环境作用要素 | 第70-74页 |
3.1.3 冻融循环作用要素 | 第74-77页 |
3.2 文物建筑冻害的图像信息采集 | 第77-93页 |
3.2.1 文物建筑冻害的形态表征梳理 | 第78-85页 |
3.2.2 文物建筑冻害的定性等级评定 | 第85-89页 |
3.2.3 文物建筑冻害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| 第89-93页 |
3.3 文物建筑冻害的数据信息分布统计 | 第93-104页 |
3.3.1 墙脚构造的冻害数据调查 | 第95-98页 |
3.3.2 主体围护结构冻害数据调查 | 第98-101页 |
3.3.3 装饰及附属构件的冻害数据调查 | 第101-10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第4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 | 第106-152页 |
4.1 冻胀作用的温湿度影响 | 第106-121页 |
4.1.1 材料自身的吸湿性 | 第106-110页 |
4.1.2 水分来源及作用机理 | 第110-117页 |
4.1.3 冻融循环的侵蚀原理 | 第117-121页 |
4.2 冻害加剧的劣化机制 | 第121-134页 |
4.2.1 构件及构造的失效缺陷 | 第122-126页 |
4.2.2 维护及管理的不当问题 | 第126-130页 |
4.2.3 光照及风速的催化因素 | 第130-134页 |
4.3 典型冻害的发生机理 | 第134-150页 |
4.3.1 酥碱的冻害发生机理 | 第135-137页 |
4.3.2 层裂的冻害发生机理 | 第137-142页 |
4.3.3 裂缝的冻害发生机理 | 第142-145页 |
4.3.4 冻害机理实例分析 | 第145-1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50-152页 |
第5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调控 | 第152-196页 |
5.1 文物建筑冻害的宏观调控 | 第152-165页 |
5.1.1 排水系统的改进 | 第153-156页 |
5.1.2 防潮设施的改进 | 第156-160页 |
5.1.3 防渗维护的改进 | 第160-165页 |
5.2 文物建筑冻害的中观防护 | 第165-181页 |
5.2.1 建筑构件的湿度控制 | 第166-172页 |
5.2.2 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| 第172-175页 |
5.2.3 建筑整体的病害跟踪 | 第175-181页 |
5.3 文物建筑冻害的微观应对 | 第181-194页 |
5.3.1 墙体基础水线的预防 | 第182-185页 |
5.3.2 墙体表面酥碱的预防 | 第185-189页 |
5.3.3 墙体内部冷凝的预防 | 第189-19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94-196页 |
第6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治理措施 | 第196-237页 |
6.1 不同结构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| 第196-212页 |
6.1.1 石质文物的评估与检测 | 第197-201页 |
6.1.2 砖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 | 第201-206页 |
6.1.3 石构建筑的清洗与材料替换 | 第206-212页 |
6.2 不同构造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| 第212-224页 |
6.2.1 线脚及构件的防水性技法 | 第212-215页 |
6.2.2 砂浆粘结剂的适寒性实验 | 第215-220页 |
6.2.3 砌块及构造的可逆性工艺 | 第220-224页 |
6.3 不同材料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| 第224-235页 |
6.3.1 抗脆性面层的改良 | 第224-227页 |
6.3.2 抗冻性材料的补缝 | 第227-232页 |
6.3.3 抗裂性技法的加固 | 第232-23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235-237页 |
结论 | 第237-2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39-25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250-252页 |
致谢 | 第252-25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2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