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基于金纳米簇光学性能的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4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抗生素对我国水体的影响第9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四环素与庆大霉素的性质第12-15页
    1.3 水体中抗生素常见的检测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化学发光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微生物分析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比色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4 金纳米簇的简介及应用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金纳米簇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第19-22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4页
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4-30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4页
    2.2 实验设备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保护剂的金属纳米簇的合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合成金纳米簇的对比和选择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在最优条件下对抗生素的检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实际水样的检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金纳米簇传感器的选择性和重现性的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基于金纳米簇的试纸检测水体中抗生素第27-28页
    2.4 金纳米簇的表征及仪器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荧光光谱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8-30页
第3章 金纳米簇的制备、表征、选择与实验条件优化第30-4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不同保护剂的金纳米簇的制备与表征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合成不同保护剂的金纳米簇的具体操作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金纳米簇的选择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金纳米簇的表征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对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6-4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4章 金纳米簇用于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的检测第43-5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3页
    4.2 金纳米簇溶液检测四环素与庆大霉素第43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金纳米簇溶液检测四环素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四环素淬灭金纳米簇荧光的机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金纳米簇溶液检测庆大霉素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金纳米簇溶液的选择性与重现性第50-52页
    4.3 纸基金纳米簇传感器的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结论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4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4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属有机框架模板法制备钴基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
下一篇:钽铌酸钾晶体折射率梯度分布及其温度演化的数字全息干涉计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