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英文缩略词 | 第8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5页 |
一、缺氧子代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评价 | 第15-23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15-16页 |
1.1 实验动物选择 | 第15页 |
1.2 实验动物饲养 | 第15页 |
1.3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15-16页 |
1.3.1 主要试剂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3.2 主要试剂配置 | 第16页 |
1.3.3 主要仪器 | 第16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1 模型构建 | 第16-17页 |
2.1.1 实验动物分组 | 第16-17页 |
2.1.2 各组处理方案及模型建立 | 第17页 |
2.2 模型评价 | 第17-18页 |
2.2.1 模型评价标准 | 第17页 |
2.2.2 一般情况及体征检测 | 第17-18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18-22页 |
3.1 阴道涂片结果(见图1) | 第18页 |
3.2 一般情况及体征 | 第18-22页 |
4 小结 | 第22-23页 |
二、蜘蛛香有效部位治疗的缺氧动物行为学观察与组织病理学评价 | 第23-41页 |
1.实验材料 | 第23-25页 |
1.1 实验动物选择与饲养 | 第23页 |
1.2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23-25页 |
1.2.1 主要试剂来源 | 第23-24页 |
1.2.2 主要试剂配 | 第24-25页 |
1.2.3 主要仪器 | 第25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2.1 动物分组和模型的建立 | 第25-26页 |
2.2 模型评价 | 第26-27页 |
2.3 药物制备及给药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.1 药物制备 | 第27页 |
2.3.2 给药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 亲代大鼠一般情况及体征采集 | 第28页 |
2.5 亲代大鼠疾病指数评价 | 第28-29页 |
2.6 子代大鼠大脑组织学损伤及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 | 第29页 |
2.7 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 | 第29-30页 |
2.8 数据统计 | 第30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30-39页 |
3.1 亲代大鼠一般情况 | 第30-33页 |
3.2 亲代大鼠疾病指数得分结果 | 第33页 |
3.3 子代大鼠大脑大体形态及脑组织病理得分结果 | 第33-34页 |
3.4 子代大鼠大脑组织HE染色及损伤镜下观察 | 第34-36页 |
3.5 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| 第36-39页 |
4.小结 | 第39-41页 |
三、蜘蛛香有效部位抗缺氧的甲基化特征研究 | 第41-62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41-42页 |
1.1 实验动物选择与饲养 | 第41页 |
1.2 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41-42页 |
1.2.1 主要试剂 | 第41页 |
1.2.2 主要试剂配制 | 第41-42页 |
1.2.3 实验仪器 | 第4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42-46页 |
2.1 动物分组和模型建立 | 第42页 |
2.2 药物制备和给药方法 | 第42-43页 |
2.3 子代大鼠脑组织总DNA的提取 | 第43-45页 |
2.3.1 子代大鼠脑组织的采集 | 第43页 |
2.3.2 子代大鼠脑组织总DNA的提取 | 第43-44页 |
2.3.3 子代大鼠脑组织总DNA的质检 | 第44-45页 |
2.4 测序文库构建 | 第45页 |
2.4.1 文库构建 | 第45页 |
2.4.2 文库质检 | 第45页 |
2.5 Cluster生成 | 第45页 |
2.6 上机测序 | 第45页 |
2.7 数据分析 | 第45-46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46-61页 |
3.1 子代大鼠大脑组织总DNA提取 | 第46-48页 |
3.2 文库构建与质检 | 第48-49页 |
3.2.1 Qubit2.0Fluorometer文库定量 | 第48页 |
3.2.2 Agilent2100结果 | 第48-49页 |
3.3 MeDIP-seq测序结果 | 第49-61页 |
3.3.1 测序序列质量评估 | 第49-50页 |
3.3.2 数据预处理 | 第50页 |
3.3.3 Mappinggenome | 第50-51页 |
3.3.4 Peakdetect | 第51-52页 |
3.3.5 peak注释 | 第52-53页 |
3.3.6 差异DMR分析和注释 | 第53-56页 |
3.3.7 差异DMR的GO富集分析: | 第56-59页 |
3.3.8 差异DMR的KEGG富集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小结 | 第61-62页 |
四、讨论 | 第62-72页 |
1.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| 第62-66页 |
1.1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| 第62-65页 |
1.2 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评价 | 第65-66页 |
2.蜘蛛香环烯醚萜治疗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疗效评价 | 第66-70页 |
3.基于MEDIP-seq测序的甲基化差异分析 | 第70-72页 |
3.1 MEDIP-seq测序 | 第70页 |
3.2 缺氧对表观遗传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3.3 蜘蛛香环烯醚萜神经保护作用的表观遗学传体现 | 第71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3页 |
创新性与特色 | 第73-74页 |
问题与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综述:缺氧对表观遗传的作用相关研究述评 | 第79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附件 1: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(示例)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