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清代女性词坛的总体状况 | 第9-19页 |
第一节 清代女性词坛繁荣的原因 | 第11-15页 |
一、经济发展,社会稳定,具有宽松的文化氛围 | 第11-12页 |
二、女子受教育之风渐盛 | 第12-13页 |
三、男性文人的支持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清代女性词人的地域分布及创作主题 | 第15-19页 |
一、清代女性词人的地域分布特征 | 第15-17页 |
二、清代女词人的创作主题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身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对其词作的影响 | 第19-35页 |
第一节 闺中女儿,文学性格初养成 | 第20-25页 |
一、书香才女与商贾书仙 | 第20-21页 |
二、文学性格:"醇""雅"与"逸""愁" | 第21-25页 |
第二节 嫁为人妇,岁月沧桑尽辛苦 | 第25-35页 |
一、词情与爱情 | 第25-29页 |
二、词风转变:"沉郁"、"悲咽"与"清淡"、"博雅" | 第29-34页 |
三、二者词创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徐灿、吴藻词作内容分类 | 第35-53页 |
第一节 抒怀咏物词 | 第35-41页 |
一、伤春:婉约多愁 | 第35-37页 |
二、悲秋:苍茫凄凉 | 第37-39页 |
三、闺中感怀:自然、清淡 | 第39-40页 |
四、咏物词:物我交融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怀人寄远及交游弹唱词 | 第41-46页 |
一、怀人寄远:释情 | 第41-44页 |
二、交游词:社会交往的载体 | 第44-46页 |
第三节 家国之思与参禅礼佛词 | 第46-53页 |
一、家国之思:流离之痛与苍茫之感 | 第47-50页 |
二、词情与禅情 | 第50-53页 |
第四章 徐灿、吴藻词作艺术风格之比较 | 第53-62页 |
第一节 二者艺术风格的继承与超越 | 第53-57页 |
一、"婉约"、"清慧"之气质继承 | 第53-56页 |
二、豪放跌宕之词风超越 | 第56-57页 |
第二节 意象使用 | 第57-62页 |
一、无情燕子话春愁 | 第57-58页 |
二、杨花与梅花:人生飞絮与隐逸清雅 | 第58-60页 |
三、以"雨"牵愁 | 第60页 |
四、浪漫豪侠:"酒"、"箫"、"剑" | 第60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