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--基于双重委托代理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0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3 论文结构 | 第12-14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5-21页 |
2.1 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范围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2 委托代理问题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3 委托代理问题对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影响研究 | 第18页 |
2.4 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5 评述与研究启示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介绍 | 第21-25页 |
3.1 基本概念介绍 | 第21-23页 |
3.1.1 盈余质量 | 第21页 |
3.1.2 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| 第21-22页 |
3.1.3 内部资本市场运作 | 第22-23页 |
3.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契约理论 | 第23-24页 |
3.3 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效率观理论与掏空观理论 | 第24-25页 |
3.3.1 效率观理论 | 第24页 |
3.3.2 掏空观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| 第25-37页 |
4.1 样本选择、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| 第25-27页 |
4.1.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25页 |
4.1.2 变量定义 | 第25-27页 |
4.2 研究假设 | 第27-29页 |
4.3 模型构建 | 第29-30页 |
4.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变量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4.4.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4.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5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5章 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对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影响 | 第37-47页 |
5.1 变量定义 | 第37页 |
5.2 研究假设 | 第37-39页 |
5.3 模型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5.3.1 面板Logit模型介绍 | 第39-40页 |
5.3.2 Logit回归模型设定 | 第40页 |
5.3.3 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5.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4.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4.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3页 |
5.5 实证研究结果 | 第43-45页 |
5.5.1 面板Logit回归结果 | 第43-44页 |
5.5.2 静态面板回归结果 | 第44-4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中介效应检验 | 第47-53页 |
6.1 研究假设 | 第47页 |
6.2 模型的构建 | 第47-49页 |
6.2.1 中介效应检验 | 第47-48页 |
6.2.2 模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6.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| 第49-50页 |
6.4 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53-54页 |
7.2 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