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市经济管理论文

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系统机制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国内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定义的研究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的研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关于我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关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周期规律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房地产业供求关系研究第11页
    1.4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的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选题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14页
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第14-20页
    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16页
    2.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市化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机会成本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系统工程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均衡理论第18页
    2.3 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,提升土地价值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改善居住环境,提高就业水平第19-20页
3 包头市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第20-28页
    3.1 包头市房地产业发展历程状态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萌芽阶段(1980-1990 年)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投资膨胀期(1990-1995 年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市场调整期(1996-1997 年)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快速发展期(1998-2003 年)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平稳发展期(2003-2007 年)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波动上升期(2008-至今)第22页
    3.2 影响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房地产市场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城市影响因素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会经济因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能耗影响因素第26-28页
4 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28-39页
    4.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4.2 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初始指标体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的筛选分析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体系的筛选确定第37-39页
5 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程度评价第39-45页
    5.1 评价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5.2 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指标上下限的选取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评价结果计算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评价结果分析第43-45页
6 包头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对策第45-50页
    6.1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管理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控制土地供应量,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加强房地产交易管理和产权管理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建立健全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升骨干企业的综合实力第47页
    6.2 发展循环经济,促进可持续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促进资源再利用,降低建筑成本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使用新能源,降低污染第48页
    6.3 保护环境、控制能耗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注重环境保护,促进协调发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第48页
    6.4 完善立法和依法行政第48-50页
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在学研究成果第54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职业翻译质量:评估与改善》(第二章)翻译报告
下一篇:圆钢管约束钢筋粉煤灰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