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迷失的边界:泛化的具身认知及其困境 | 第12-28页 |
1.1 认知心理学中的身体 | 第12-16页 |
1.2 泛化的具身认知 | 第16-20页 |
1.3 泛化的困境与反思 | 第20-23页 |
1.4 超越泛化困境:探究基本属性与边界条件 | 第23-28页 |
第2章 物理生理属性与边界条件 | 第28-40页 |
2.1 具身认知与物理生理身体 | 第28-30页 |
2.2 何以探究物理生理属性 | 第30-32页 |
2.3 物理生理属性 | 第32-36页 |
2.3.1 身体如何影响认知 | 第32-33页 |
2.3.2 身体何以能影响认知 | 第33-36页 |
2.4 物理生理属性的基本特征 | 第36-38页 |
2.5 小结:从物理生理属性到边界条件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具身认知的年龄特征与边界条件 | 第40-60页 |
3.1 具身认知与发展 | 第40-43页 |
3.2 何以考察年龄特征 | 第43-45页 |
3.3 具身认知的年龄特征 | 第45-55页 |
3.3.1 儿童期 | 第45-49页 |
3.3.2 老年期 | 第49-55页 |
3.4 具身认知的毕生发展规律及其可塑性 | 第55-57页 |
3.4.1 跨阶段对比 | 第55-56页 |
3.4.2 毕生发展 | 第56-57页 |
3.4.3 可塑性 | 第57页 |
3.5 小结:从年龄特征到年龄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57-60页 |
第4章 具身认知的文化差异与边界条件 | 第60-80页 |
4.1 具身认知与文化 | 第60-62页 |
4.2 何以探究具身认知的文化差异 | 第62-63页 |
4.3 区域文化差异 | 第63-69页 |
4.3.1 方式的差异 | 第64-65页 |
4.3.2 程度的差异 | 第65-67页 |
4.3.3 具身认知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 | 第67-69页 |
4.4 时代文化差异 | 第69-76页 |
4.4.1 文化混搭与多元具身框架 | 第70-73页 |
4.4.2 数字文化与虚拟具身 | 第73-76页 |
4.5 小结:从文化属性到文化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76-80页 |
第5章 具身认知的个体差异与边界条件 | 第80-98页 |
5.1 具身认知与个体化 | 第80-84页 |
5.2 如何考察个体差异 | 第84-86页 |
5.3 具身风格 | 第86-90页 |
5.3.1 具身风格的差异性 | 第86-87页 |
5.3.2 具身风格的变异 | 第87-89页 |
5.3.3 具身风格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89-90页 |
5.4 具身水平 | 第90-95页 |
5.4.1 具身水平差异的一般规律 | 第90-92页 |
5.4.2 具身水平一般规律的不适用 | 第92-94页 |
5.4.3 具身水平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94-95页 |
5.5 小结:从个体差异到个体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95-98页 |
第6章 认知的基本问题与边界条件 | 第98-130页 |
6.1 一般化问题 | 第99-107页 |
6.1.1 何谓一般化问题 | 第99-100页 |
6.1.2 为什么需要一般化 | 第100-103页 |
6.1.3 何以一般化及其挑战 | 第103-107页 |
6.2 灵活性问题 | 第107-119页 |
6.2.1 具身视域内重思灵活性问题 | 第108-111页 |
6.2.2 情境之于具身灵活性的双重作用 | 第111-117页 |
6.2.3 情境相关的边界条件 | 第117-119页 |
6.3 抽象性问题 | 第119-127页 |
6.3.1 具身视域内的概念抽象性 | 第120-122页 |
6.3.2 抽象性与具身性分殊 | 第122-125页 |
6.3.3 抽象性问题的挑战 | 第125-127页 |
6.4 小结:从认知的基本问题到具身边界条件 | 第127-130页 |
第7章 结论:辨析边界条件辩明基本属性 | 第130-136页 |
7.1 引入基本属性与边界条件问题,寻求祛魅与新立 | 第130-131页 |
7.2 基本属性与边界条件的互释 | 第131-135页 |
7.2.1 由基本属性辨析边界条件最大通达性原则 | 第131-134页 |
7.2.2 由边界条件辩明基本属性共生 | 第134-135页 |
7.3 在对立与互释中追问具身本质,实现祛魅与新立 | 第135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6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46-148页 |
致谢 | 第148-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