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 
| 缩略语表 | 第11-12页 | 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19页 | 
| 1.1 概述 | 第12-13页 | 
| 1.2 金刚烷胺研究进展概述 | 第13-16页 | 
| 1.2.1 金刚烷胺的理化性质 | 第13-14页 | 
| 1.2.2 金刚烷胺的使用现状及危害 | 第14页 | 
| 1.2.3 金刚烷胺的限量标准 | 第14-15页 | 
| 1.2.4 金刚烷胺的现行检测方法 | 第15-16页 | 
| 1.3 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 
| 1.3.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 
| 1.3.2 免疫层析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7页 | 
| 1.4 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 
| 第二章 金刚烷胺人工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| 第19-27页 | 
| 2.1 前言 | 第19-20页 | 
| 2.2 材料与仪器 | 第20页 | 
| 2.2.1 主要材料试剂 | 第20页 | 
| 2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0页 | 
| 2.3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 
| 2.3.1 金刚烷胺人工抗原的合成 | 第20-21页 | 
| 2.3.2 金刚烷胺人工抗原的纯化 | 第21页 | 
| 2.3.3 金刚烷胺抗原的表征 | 第21页 | 
| 2.3.4 动物免疫 | 第21-22页 | 
| 2.3.5 抗血清的性能评价 | 第22-23页 | 
| 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6页 | 
| 2.4.1 金刚烷胺抗原的鉴定 | 第23-24页 | 
| 2.4.2 抗血清的性能评价 | 第24-26页 | 
| 2.5 小结 | 第26-27页 | 
| 第三章 基于DNA碱基互补配对和非共价交联胶体金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建立 | 第27-42页 | 
| 3.1 前言 | 第27-29页 | 
| 3.2 材料与仪器 | 第29页 | 
| 3.2.1 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29页 | 
| 3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9页 | 
| 3.3 实验方法 | 第29-33页 | 
| 3.3.1 胶体金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 
| 3.3.2 金标复合物抗体-胶体金-Primer1的制备 | 第30页 | 
| 3.3.3 金标复合物抗体-胶体金-Primer1的有效性验证 | 第30-31页 | 
| 3.3.4 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的验证 | 第31页 | 
| 3.3.5 Primer1对胶体金保护作用的验证 | 第31页 | 
| 3.3.6 基于DNA碱基互补配对和非共价交联胶体金的ELISA | 第31页 | 
| 3.3.7 实验参数优化 | 第31-33页 | 
| 3.3.8 灵敏度实验 | 第33页 | 
| 3.3.9 特异性实验 | 第33页 | 
| 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1页 | 
| 3.4.1 实验原理 | 第33-34页 | 
| 3.4.2 胶体金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 
| 3.4.3 金标复合物抗体-胶体金-Primer1的有效性验证 | 第35-36页 | 
| 3.4.4 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的验证 | 第36页 | 
| 3.4.5 Primer1对胶体金保护作用的验证 | 第36-37页 | 
| 3.4.6 参数优化结果 | 第37-39页 | 
| 3.4.7 灵敏度实验结果 | 第39-40页 | 
| 3.4.8 特异性实验结果 | 第40-41页 | 
| 3.5 小结 | 第41-42页 | 
| 第四章 金刚烷胺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的研发 | 第42-57页 | 
| 4.1 前言 | 第42-43页 | 
| 4.2 材料与仪器 | 第43页 | 
| 4.2.1 主要材料及试剂 | 第43页 | 
| 4.2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43页 | 
| 4.3 实验方法 | 第43-47页 | 
| 4.3.1 金标抗体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 
| 4.3.2 阴性鸡肉样本的筛选 | 第44页 | 
| 4.3.3 实验参数优化 | 第44-46页 | 
| 4.3.4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的组装 | 第46页 | 
| 4.3.5 灵敏度实验 | 第46页 | 
| 4.3.6 实际样本检测 | 第46-47页 | 
| 4.3.7 特异性实验 | 第47页 | 
| 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5页 | 
| 4.4.1 阴性鸡肉样本的筛选 | 第47-48页 | 
| 4.4.2 参数优化结果 | 第48-53页 | 
| 4.4.3 灵敏度实验结果 | 第53-54页 | 
| 4.4.4 实际样本检测结果 | 第54页 | 
| 4.4.5 特异性实验结果 | 第54-55页 | 
| 4.5 小结 | 第55-57页 | 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 
| 5.1 结论 | 第57-58页 | 
| 5.1.1 金刚烷胺人工抗原的合成 | 第57页 | 
| 5.1.2 基于DNA碱基互补配对和非共价交联胶体金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建立 | 第57页 | 
| 5.1.3 金刚烷胺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卡的研发 | 第57-58页 | 
| 5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 
| 5.2.1 改进人工抗原合成过程 | 第58页 | 
| 5.2.2 改进DNA序列获得更高的方法灵敏度 | 第58页 | 
| 5.2.3 优化标记物的粒径和形貌提高免疫层析方法灵敏度 | 第58-59页 | 
| 致谢 | 第59-61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 
| 附录1 试剂材料 | 第69-71页 | 
| 附录2 试剂配制 | 第71-72页 | 
| 附录3 仪器设备 | 第72-73页 | 
| 个人介绍 | 第73-74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