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5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1 农民专业合作社 | 第15页 |
2.1.2 农工专业合作社 | 第15-16页 |
2.1.3 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| 第16页 |
2.2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及原则 | 第16-17页 |
2.3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3.1 大户带头型 | 第17-18页 |
2.3.2 市场或基地领办型 | 第18页 |
2.3.3 “龙头”企业带动型 | 第18页 |
2.3.4 部门引导型 | 第18页 |
2.3.5 政府推动型 | 第18页 |
2.4 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4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4.2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19页 |
2.4.3 产业组织理论 | 第19页 |
2.4.4 交易费用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形成动机差异 | 第21-25页 |
3.1 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机制及具体案例 | 第21-22页 |
3.1.1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演化 | 第21页 |
3.1.2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案例 | 第21-22页 |
3.2 农工专业合作社形成机制及具体案例 | 第22-23页 |
3.2.1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形成演化 | 第22页 |
3.2.2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具体案例 | 第22-23页 |
3.3 两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形成动机差异比较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构架差异分析 | 第25-32页 |
4.1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类型差异 | 第25-29页 |
4.1.1 兵团合作社主要组织类型 | 第25-26页 |
4.1.2 新疆地方合作社主要组织类型 | 第26-28页 |
4.1.3 兵地合作社组织类型差异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构架差异 | 第29-32页 |
4.2.1 社员大会差异 | 第29-30页 |
4.2.2 理事会差异 | 第30-31页 |
4.2.3 监管会差异 | 第31-32页 |
第五章 兵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差异 | 第32-39页 |
5.1 生产销售机制差异 | 第32-33页 |
5.1.1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2页 |
5.1.2 农工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2-33页 |
5.2 组织决策机制差异 | 第33-35页 |
5.2.1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决策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3-34页 |
5.2.2 农工专业合作社组织决策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3 财务管理与盈利分配机制差异 | 第35-36页 |
5.3.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与盈利分配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5页 |
5.3.2 农工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与盈利分配机制及案例分析 | 第35-36页 |
5.4 监督审查机制差异 | 第36-39页 |
5.4.1 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督审查机制及具体案例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4.2 农工专业合作社监督审查机制及具体案例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6.1 结论 | 第39-40页 |
6.2 启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-46页 |
附件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