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| 第11-26页 |
1.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| 第11-17页 |
1.1 高发病率 | 第11页 |
1.2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| 第11-13页 |
1.3 抑郁症发病机制 | 第13-14页 |
1.4 抑郁症的诊断 | 第14页 |
1.5 心血管疾病并发抑郁症临床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6 抑郁症的治疗措施 | 第16-17页 |
2.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| 第17-26页 |
2.1 中医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发展过程 | 第17-25页 |
2.2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部分 根据《黄帝内经》脉舍神理论对“双心抑郁”病因病机探讨 | 第26-42页 |
1.《黄帝内经》“脉舍神”理论 | 第26-34页 |
1.1 “脉舍神”理论的内涵 | 第26-34页 |
1.1.1 心与神的关系 | 第27-31页 |
1.1.2 脉与心的关系 | 第31-34页 |
1.1.3 小结 | 第34页 |
2 基于脉舍神理论对“双心抑郁”的证治规律探讨 | 第34-42页 |
2.1 双心抑郁的病因探讨 | 第35-40页 |
2.2 双心抑郁的病机探讨 | 第40-42页 |
第三部分 “双心抑郁”的治法及方药的探讨 | 第42-50页 |
1.基本治法 | 第42-44页 |
1.1 活血与养神并用 | 第42-44页 |
1.2 温阳与行气兼施 | 第44页 |
2 辨证论治 | 第44-50页 |
2.1 证候 | 第45-46页 |
2.2 治法方药 | 第46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综述 | 第57-66页 |
1 引言 | 第57页 |
2 现代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57-59页 |
3.现代中医对抑郁症辨证论治 | 第59-63页 |
3.1 主要证候分型 | 第59-60页 |
3.2 主要治法方药 | 第60-62页 |
3.3 抗抑郁活性的单药 | 第62-63页 |
4.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附件二: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