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光、电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现状 | 第12-46页 |
1.1.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. 光催化CO_2还原 | 第13-26页 |
1.2.1. 光催化CO_2还原的基本原理 | 第13-17页 |
1.2.2. CO_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 | 第17-20页 |
1.2.3. 光吸收与光生电荷分离 | 第20-25页 |
1.2.4. 光催化CO_2转化的性能评价 | 第25-26页 |
1.3. 电催化CO_2还原 | 第26-33页 |
1.3.1. 电催化CO_2还原基本原理 | 第26-28页 |
1.3.2. 电催化CO_2的装置 | 第28-29页 |
1.3.3. 常见的电催化CO_2还原催化剂 | 第29-33页 |
1.3.4. 水相体系电催化CO_2还原的对电极反应 | 第33页 |
1.4.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33-36页 |
1.4.1. 选题依据 | 第34页 |
1.4.2. 研究内容 | 第34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6页 |
第2章 化学试剂与实验设备 | 第46-50页 |
2.1. 主要化学试剂信息 | 第46-47页 |
2.2. 实验仪器信息 | 第47-50页 |
第3章 分散在Pd晶格中的单原子Cu作为高效光催化CO_2转化为CH_4的活性位点 | 第50-70页 |
3.1. 引言 | 第50-51页 |
3.2. 实验部分 | 第51-53页 |
3.2.1. Pd_xCu_1-TiO_2复合结构制备 | 第51页 |
3.2.2. 样品的表征方法 | 第51-52页 |
3.2.3. 样品的性能测试 | 第52页 |
3.2.4. 理论模拟 | 第52-53页 |
3.3. 分析与讨论 | 第53-64页 |
3.3.1. 样品的表征 | 第53-57页 |
3.3.2. 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| 第57-61页 |
3.3.3. PdxCu_1-TiO_2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| 第61-62页 |
3.3.4. 理论模拟 | 第62-64页 |
3.4.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第4章 原位负载Cu_2O团簇的超薄TiO_2纳米片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制备合成气 | 第70-84页 |
4.1. 引言 | 第70-71页 |
4.2. 实验部分 | 第71页 |
4.2.1. u-TiO_2-Cu_x复合结构的制备 | 第71页 |
4.2.2. u-TiO_2-Cu_x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测试方法 | 第71页 |
4.3. 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8页 |
4.3.1. u-TiO_2-Cu_x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| 第72-75页 |
4.3.2. 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测试 | 第75-76页 |
4.3.3. 复合结构对光生电荷的调控 | 第76-78页 |
4.4.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第5章 表面具有不同配位方式的单原子Ni位点的中空碳纤维用于高选择性电催化CO_2还原 | 第84-96页 |
5.1. 引言 | 第84-85页 |
5.2. 实验部分 | 第85-86页 |
5.2.1. 样品的制备 | 第85页 |
5.2.2. 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测试 | 第85-86页 |
5.2.3. Ni L-edge同步辐射测试 | 第86页 |
5.3. 结果与讨论 | 第86-90页 |
5.3.1. HCF@Zn_(10)Ni_x的合成与表征 | 第86-89页 |
5.3.2. 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 | 第89-90页 |
5.4.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第6章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高性能电解水析氧反应膜电极 | 第96-116页 |
6.1. 引言 | 第96-97页 |
6.2. 实验部分 | 第97-98页 |
6.2.1. 样品制备 | 第97-98页 |
6.2.2. 电化学表征方法 | 第98页 |
6.2.3. 法拉第效率的测量 | 第98页 |
6.3. 结果与讨论 | 第98-109页 |
6.3.1.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| 第99-104页 |
6.3.2. OER性能表征 | 第104-105页 |
6.3.3. ESC@FNPO OER性能提高的原因 | 第105-109页 |
6.4.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