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车站乘客疏散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地铁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地铁人员疏散行为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地铁人员疏散策略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4 存在问题 | 第1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人员疏散理论基础 | 第20-33页 |
2.1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 | 第20-21页 |
2.2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时间 | 第21-23页 |
2.3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行为理论 | 第23-27页 |
2.3.1 乘客的个体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3.2 乘客的生活习性及文化属性 | 第24-25页 |
2.3.3 乘客的心理特性 | 第25-26页 |
2.3.4 周边的环境特性 | 第26页 |
2.3.5 乘客的自组织行为 | 第26-27页 |
2.4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模型——社会力模型 | 第27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乘客疏散行为调查分析 | 第33-49页 |
3.1 问卷设计与开展 | 第33-34页 |
3.1.1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1.2 调查对象选择及开展情况 | 第34页 |
3.2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| 第34-47页 |
3.2.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原理 | 第34-35页 |
3.2.2 描述性频率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2.3 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相关性因素分析 | 第41-4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4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乘客疏散模拟模型建立 | 第49-59页 |
4.1 建模平台介绍——AnyLogic | 第49页 |
4.2 天津地铁十号线工程概况及典型车站选取 | 第49-51页 |
4.2.1 基本概况介绍 | 第49-50页 |
4.2.2 典型车站选取 | 第50-51页 |
4.3 疏散场景及边界条件设定 | 第51-53页 |
4.3.1 疏散场景设定 | 第51-52页 |
4.3.2 边界条件设定 | 第52-53页 |
4.4 AnyLogic疏散模拟设计 | 第53-58页 |
4.4.1 构建物理环境 | 第53-54页 |
4.4.2 设定基本参数 | 第54页 |
4.4.3 建立疏散逻辑 | 第54-56页 |
4.4.4 添加智能体组件 | 第56-57页 |
4.4.5 交互界面设计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5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乘客疏散模拟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59-78页 |
5.1 基本场景疏散 | 第59-74页 |
5.1.1 最大流量时 | 第59-71页 |
5.1.2 列车定员时 | 第71-72页 |
5.1.3 列车超员时 | 第72-74页 |
5.2 疏散策略优化 | 第74-76页 |
5.2.1 原始场景疏散分析 | 第74-76页 |
5.2.2 疏散策略优化分析 | 第7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1页 |
6.1 结论 | 第78-79页 |
6.2 展望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附录1 地铁乘客疏散心理行为调查问卷 | 第87-89页 |
附录2 程序源代码 | 第89-91页 |
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