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0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0.1. 选题及依据 | 第9页 |
0.2.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| 第9-10页 |
0.3.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| 第10-11页 |
0.4.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0.5. 以往的研究成果 | 第13页 |
0.6. 研究的创新和未尽的事宜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历史沿革 | 第14-32页 |
1.1. 梨花伴月始建前期康熙四十八年之前 | 第15-18页 |
1.1.1. 声教无私疆域远,省方随处示怀柔。——木兰秋称 | 第15-17页 |
1.1.2. 胜境山灵秘,昌时造物贻——营建山庄 | 第17-18页 |
1.2. 梨花伴月繁盛期康熙乾隆时期 | 第18-25页 |
1.2.1. 云窗依石壁,月宇伴梨花——康熙时期 | 第18-21页 |
1.2.2. 挥毫戒繁华,圣人示我则——乾隆时期 | 第21-25页 |
1.3. 梨花伴月衰败期,乾隆以后嘉庆至清朝覆灭 | 第25-32页 |
1.3.1. 嘉庆时期 | 第25页 |
1.3.2. 道光时期 | 第25-26页 |
1.3.3. 咸丰时期 | 第26页 |
1.3.4. 宣统时期 | 第26-27页 |
1.3.5.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 | 第27-29页 |
1.3.6. 梨花伴月现状 | 第29-32页 |
第二章 建筑的乌托邦--梨花伴月建筑群总体空间布局分析 | 第32-56页 |
2.1. 平立面空间的对立与统一 | 第32-35页 |
2.2.竖向语法 | 第35-38页 |
2.3. 柱廊空间 | 第38-40页 |
2.4. 昙花一现的梨花伴月秩序 | 第40-45页 |
2.5. 曼荼罗与梨花伴月 | 第45-52页 |
2.5.1. 梨花伴月与佛教空间围合院落空间 | 第46-48页 |
2.5.2. 梨花伴月与净土宗佛教壁画 | 第48-52页 |
2.6. 康熙皇帝与梨花伴月 | 第52-56页 |
第三章 梨花伴月人工要素的复原研究 | 第56-88页 |
3.1. 梨花伴月建筑群 | 第58-75页 |
3.1.1. 澄泉绕石建筑 | 第58-60页 |
3.1.2. 梨花伴月建筑 | 第60-64页 |
3.1.3. 永恬居建筑 | 第64-67页 |
3.1.4. 素尚斋建筑 | 第67-75页 |
3.2. 家具与陈设 | 第75-85页 |
3.3. 匾额楹联 | 第85页 |
3.4. 文人字画 | 第85-88页 |
第四章 梨花伴月景观要素复原研究 | 第88-98页 |
4.1. 梨花伴月对于景观的巧妙借用 | 第88页 |
4.2. 梨花伴月在梨树峪景观带的高潮作用 | 第88-90页 |
4.2.1. 梨树峪山形地貌与园林空间 | 第88-89页 |
4.2.2. 梨花伴月园林水景 | 第89-90页 |
4.3. 梨花伴月植物动物种类 | 第90-98页 |
4.3.1. 主要植物种类与景观特点 | 第91-96页 |
4.3.2. 植物景观特点分析 | 第96页 |
4.3.3. 原貌植物配置方式 | 第96-97页 |
4.3.4. 园林动物景观 | 第97-98页 |
第五章 梨花伴月建筑单体建筑复原设计图纸 | 第98-107页 |
5.1. 澄泉绕石 | 第98-100页 |
5.2. 梨花伴月殿 | 第100-102页 |
5.3. 永恬居殿 | 第102-104页 |
5.4. 素尚斋殿 | 第104-105页 |
5.5.配殿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0页 |
附录A 梨花伴月建筑对比关系图 | 第110-113页 |
附录B 《热河志》第二十七卷中关于梨花伴月的诗词 | 第113-117页 |
附录C: 《清宫热河档案》中有关梨花伴月的档案记载 | 第117-123页 |
附录D: 瀑布分下梨花伴月等处陈设铺垫漆木器皿等项清档(嘉庆十九年十二月) | 第123-130页 |
附录E: 梨花伴月瓷器数目清册 | 第130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2页 |
附件 | 第132-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