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--基于太阳纸业的案例分析
摘要的政策和监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和文献综述 | 第14-21页 |
2.1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4-18页 |
2.1.1 信用风险概述 | 第14-15页 |
2.1.2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| 第15-16页 |
2.1.3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6页 |
2.1.4 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8页 |
2.2 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2.1 国内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| 第18页 |
2.2.2 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3 “3+1”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介绍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太阳纸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1-32页 |
3.1 造纸企业信用风险特点 | 第21-23页 |
3.1.1 造纸企业经营特点 | 第21页 |
3.1.2 造纸企业信用风险特点 | 第21页 |
3.1.3 上市造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| 第21-23页 |
3.2 太阳纸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3-32页 |
3.2.1 企业概况 | 第23-25页 |
3.2.2 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2.3 信用风险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| 第29页 |
3.2.4 信用风险的成因 | 第29-32页 |
第4章 太阳纸业“3+1”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| 第32-43页 |
4.1 信用管理部门的建立 | 第32-35页 |
4.1.1 信用管理部的构建 | 第32-34页 |
4.1.2 信用管理部的主要职责 | 第34页 |
4.1.3 信用管理部的人员配备 | 第34页 |
4.1.4 信用管理部的预算 | 第34-35页 |
4.2 前期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机制的建立 | 第35-39页 |
4.2.1 资信调查机制的建设 | 第35-36页 |
4.2.2 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 | 第36-39页 |
4.3 中期债权保障制度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4.4 后期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4.4.1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| 第40-41页 |
4.4.2 建立账款追收制度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太阳纸业信用管理的效果分析 | 第43-50页 |
5.1 实施效果分析 | 第43-49页 |
5.2 案例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局限性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卷内备考表 | 第54页 |